記者 | 周小飏 江帆
編輯 | 張慧
七月底的南方天氣多變,四處充盈著豐沛的水汽與刺眼的光線,成群的蜻蜓貼人飛行。
在毗鄰長江海運碼頭的張家港保稅區內,一條連接碼頭和倉庫的傳送帶正在勻速轉動,上面堆滿了從澳大利亞“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高純度鋰輝石。
這些銀白色粉末將在這間工廠進行礦石提鋰,最終加工包裝成碳酸鋰產品,除了供應國內,還遠輸日韓。
“(碳酸鋰)看起來就像面粉一樣。”在成品倉庫里,天齊鋰業(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倪鴻德如此描述這種產品。
它們是鋰電池制造所需的必備原料。新能源時代的到來、尤其是新能源電動車浪潮呼嘯而至,讓它們變得炙手可熱,也讓生產商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002466.SZ,下稱天齊鋰業)名聲大噪。
近年來,天齊鋰業接連以大手筆舉債并購擴張,改變了全球鋰供應格局。按營收計算,其已成為僅次于美國雅寶集團(下稱雅寶)的全球第二大鋰業供應商。
但買礦就像賭石,行情有起有落。
目前,鋰產業下游遇冷、產品價格下跌,與此同時,連本帶利的并購債務擺在天齊鋰業面前,財務成本驟增。
首次擴張
七年前,張家港工廠在當時的東家澳大利亞銀河資源有限公司(Galaxy Resources,下稱銀河資源)管理下,發生了一場事故,這導致剛跳槽至此的倪鴻德心中很是苦悶。
但事情很快迎來了轉機。2015年,天齊鋰業斥資7170萬美元,成為了這家連年虧損工廠的新主人。
天齊鋰業的前身是四川省一家縣級國有小礦廠,成立于1992年,名為射洪鋰業。2004年,跟射洪鋰業有鋰礦貿易往來的蔣衛平,將其接手,之后改名為天齊鋰業。
張家港工廠被天齊鋰業收購后,進行了自動化改造,目前全年可實現產量1.85萬噸,超過1.7萬噸的設計產能。
天齊鋰業稱,這是目前全球僅有的全自動電池級碳酸鋰生產基地。
該生產基地只是天齊鋰業全球版圖的一部分。在買下銀河資源這條碳酸鋰生產線前,天齊鋰業還并購了澳大利亞泰利森。
這才是天齊鋰業從中國地方民企成為全球鋰業大佬的最關鍵一役。
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稱,此前,全球最大的五家鋰企業分別為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雅寶、澳大利亞泰利森、美國FMC和澳大利亞Orocobre。這五家企業擁有的“四湖一礦”,提供了全球80%-90%鋰資源,擁有絕對的議價能力。
泰利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固體鋰礦擁有者及供應商,擁有全球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格林布什礦(Greenbushes)。
鋰輝石礦及含鋰鹽湖鹵水處于產業鏈的上游,是生產鋰產品的最初原料。通過礦石提鋰或鹽湖提鋰的方式,生產出工業級碳酸鋰,并以此為原料生產氫氧化鋰、電池級碳酸鋰、氯化鋰。之后,再延伸到鋰基脂、鋰電池正極材料、金屬鋰產品等下游領域。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18年的統計數據,中國的鋰資源以鹽湖型為主,鋰儲量約320萬噸,約占全球總儲量的22.9%,位列第二,但囿于開采技術和成本,中國目前鹽湖提鋰的比例很小。這造成中國對海外固體鋰礦極度依賴,85%以上依靠進口,且幾乎都從泰利森進口。
2012年8月底,因覬覦泰利森的鋰輝石礦,雅寶下屬全資子公司洛克伍德對泰利森發起收購,出價45.54億元。
如果這項收購成功,外資對鋰礦的上游壟斷加強,意味著中國鋰企業的議價權更受轄制。
在三個月內,天齊鋰業發起了突襲收購。它通過其香港子公司——天齊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天齊香港公司)在澳大利亞二級市場的操作,成為泰利森第二大股東,具有并購否決權。
在獲得中投集團為主的財團注資支持后,天齊香港公司又通過在港債券融資,募齊了約38.76億元的收購資金,成為這場收購最后的贏家,成功實現了對泰利森的控股。
天齊鋰業也因此成為僅次于雅寶和SQM的第三大鋰生產商,改變了其一直依賴進口鋰礦石的局面。
二輪豪賭
擁有泰利森的優質上游資源后,天齊鋰業的原材料成本低于同行。
前述匿名鋰行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行業鋰精礦的平均成本約600美元/噸,天齊鋰業的成本約500美元左右/噸,僅原材料成本比同行低17%。
但是泰利森的剩余開采年限只有16年。
天齊鋰業另有一處礦藏位于四川雅江措拉,但這是一個儲備礦藏。此外,它還持有西藏礦業(000762.SZ)的扎布耶鋰業20%股權,這屬于鹽湖型鋰礦。
2014-2017年,是中國新能源車的“春天”,市場對電池的巨大需求,一路捧高鋰產品的價格。

同行布局資源的勢頭也分外迅猛:贛鋒鋰業(002460.SZ)、融捷股份(002192)、藏格控股(000408.SZ)、華友鈷業(603799.SH)等公司,分別圍繞鋰輝石礦山、鋰鹽湖、鋰云母及其相關產業進行巨額投資和產能擴張。
在西澳大利亞,鋰礦供應商也不只泰利森一家了。據國泰君安證券的調研,2017年,Mt Cattlin和Mt Marion相繼投產,成熟鋰礦增加至三座;2018年,Bald Hill、Pilbara、Altura鋰精礦逐步投產,成熟鋰精礦礦山增至六家;2019年,大型鋰礦Wodgina有望逐步投產,西澳鋰精礦行業將形成七大鋰礦的供給格局。
處于中上游的天齊鋰業,以鋰礦及碳酸鋰等鋰化合物及衍生品為主業,在僅有泰利森這一處優質固體礦藏的局面下,開始考慮下一步的布局。
天齊鋰業的目光注意到了遠在南美的智利SQM鹽湖型鋰礦。
SQM、雅寶和FMC公司擁有全球約八成的鹵水型鋰鹽湖。其中,SQM控制的阿塔卡瑪(Atacama)鹽湖含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采條件最成熟。英澳礦業巨頭力拓公司、加拿大Weh Minerals公司、中國金沙江資本以及特斯拉,都曾對其流露出收購意愿。

SQM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起初是智利國有企業,后被智利前總統皮諾切特的女婿龐塞(Ponce)家族控制。
SQM的股權結構復雜,第一大股東是持股約30%的龐塞家族與持股約2.1%的小股東Kowa形成的一致行動人。其中,龐塞家族通過Pampa公司持有這部分股份。
其第二大股東是全球最大的鉀鹽生產商加拿大薩斯喀徹溫鉀肥公司(下稱薩鉀),持有約32%的股權。
2014年,智利新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上臺后,開始清查龐塞家族。龐塞家族宣布,出售Pampa公司持有的SQM23.02%股權。
2016年9月,天齊鋰業提交了收購Pampa公司的無約束力報價文件。天齊鋰業想通過“競購股權+購買股票和期權”的計劃,取得SQM的控制權。但龐塞家族后來反悔,終止了該交易。此時,天齊鋰業已購買了SQM公司2.1%的B類股權。
2016年底,時機再次出現。薩鉀和另一個鉀肥巨頭加拿大鉀肥公司宣布合并。為通過印度和中國的反壟斷審查,薩鉀需要剝離其在SQM的32%股權。
2018年6月,天齊鋰業發布了對SQM的收購方案,擬斥資40.66億美元(約合259億元人民幣),收購了SQM23.77%股權。加上此前的B類股,天齊鋰業合計持有SQM約25.86%的股權。
這場被業界認為“蛇吞象”的收購,還收到了深交所關于收購資金來源的問詢函。
天齊鋰業稱,共計籌措資金42億美元,包括自有資金約7億美元、境外金融機構籌資10億美元、銀團貸款25億美元。其中,自有資金占比僅為16.7%。
多位具有財務專業背景的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天齊鋰業這一靠舉債式并購,面臨很大的還本付息壓力。
市場遇冷
債務壓力已體現在天齊鋰業的2019年中期財報上。
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凈利潤僅1.93億元,較去年同期劇減了85.23%。但同期財務費用驟增至10.1億元,同比增幅超過6倍。
天齊鋰業稱,這是因為購買SQM股權而新增的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0億元)并購貸款,產生相應借款利息費用8.6億元。
財務專業人士趙晴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天齊鋰業的還款利率超過6%,屬于高利率,公司利潤僅夠還息,還未計算本金。”
另一位財務專業人士陳菲菲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天齊鋰業最突出的債務壓力是短期借款。
半年報顯示,天齊鋰業目前的短期借款達25億元。其擁有的現金(貨幣資金)和應收票據分別是17.7億元和3.1億元,這對一年內要償還的短期借款來說,捉襟見肘。
7月19日,在張家港碳酸鋰生產基地,天齊鋰業高級副總裁葛偉向界面新聞記者稱,公司短期流動性問題和債務問題確實需要處理,但他認為,“這在收購之前已規劃好,目前看,都是按照當時的規劃和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
對于兩次大并購,葛偉認為:“格林布什是鋰輝石礦石上的一顆明珠,阿塔卡瑪是鹽湖界的一顆明珠,這兩顆明珠,我們當時思考了很久,并不是一時沖動為了拿而拿。一切都是著眼于長遠的想法。”
葛偉稱,天齊鋰業用近40億元并購泰利森時,公司市值只有十幾億元,負債情況比現在更極端。天齊鋰業目前的市值約264億元。
但前述業內人士指出,收購泰利森時,鋰價處于上漲態勢,企業能夠保證利潤。現在,受到礦供應過剩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補貼退坡的影響,鋰價處于跌勢。
2016年初以來,鋰產品價格曾上漲一倍,且在過去十年中翻了近兩番。但2018年進入下跌通道。
以中國電池級碳酸鋰為例,8月28日,其均價為6.25萬元/噸,距離2018年的7.5萬-8.3萬元/噸下跌16%-24%,距離2017年高峰時的15.8萬-16萬元/噸深跌超一半。

前述匿名業內人士稱,鋰價走低,對所有上游鋰企業利潤都將產生影響,包括天齊鋰業。
除了鋰價紅利的消散,趙晴和陳菲菲認為,天齊鋰業的另一個風險,來自收購公司的后續業績。
目前,SQM處于無控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因為2018年4月,Pampa公司和Kowa集團終止了《一致行動協議》。根據SQM現在的公司治理結構,SQM任一股東無法單獨對其具有控制權。
根據外媒礦業網Mining.com的報道,為了防止天齊鋰業取得公司商業機密,SQM對天齊鋰業提名董事事宜進行了諸多限制,并要求天齊鋰業上報與其他智利鋰生產商進行鋰礦交易的情況。
這也是智利政府的“留一手”政策。2017年,智利丟失了鋰供應商的皇冠——澳大利亞超過了智利,成為全球最大的鋰供應國。智利政府希望,鋰能成為該國僅次于銅的第二大出口礦產。目前,鋰是智利第四大出口礦產。
天齊鋰業最終提名了三名外國人作為公司代表,進入了SQM董事會。葛偉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天齊鋰業提名的三名董事,從董事會層面參與SQM的經營決策。
SQM曾計劃,2021年下半年將完成年產能12萬噸碳酸鋰、2.95萬噸氫氧化鋰的擴產項目。
但它需要通過向智利政府租賃Atacama鹽湖來進行鋰鹽生產,其后期的擴產計劃,也需得到智利核能委員會(CCHEN)和生產促進委員會(Corfo)等多個機構的許可。
近年,SQM與監管機構之間多次發生法律糾紛和意見分歧,后期擴產具有一定不確定性。
前述匿名業內人士稱,對于天齊鋰業,SQM能帶來多大收益,這要打個問號。
天齊鋰業收購時,SQM股價為65美元/股,如今已腰斬至不到23美元/股,跌幅超過一半。
天齊鋰業在8月23日的投資者交流會上稱,SQM近期股價下跌主要受鋰行業短期調整、鋰價下行導致,以及其短期內業績表現不符合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原有預期。
上半年,SQM凈利潤為7000萬美元,同比下跌47.5%,主要原因是鋰產品價格走低。
天齊鋰業認為,從中長期看,SQM的基本面及內在價值并未發生實質性的重大不利變化。因天齊鋰業所持的SQM股票大多為A類股,流動性較低,股價的參考意義有限,無法真實、有效反映SQM的企業價值。
在陳菲菲看來,目前并不確定,天齊鋰業的巨額債務是否構成投資者所擔心的債務違約風險,不排除它通過銀行借新款還舊賬。此外,該公司也一直在做赴港上市融資的準備。
但能確定的是,鋰價下跌、收購公司業績不及預期、財務費用高漲侵蝕利潤,天齊鋰業步子邁得太大,眼下的日子并不好過。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所提的趙晴和陳菲菲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