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持續一個多月的兩輪篩選之后,連卡佛最近公布了新晉設計師大賽獲獎名單公布,獲獎者將可以得到連卡佛的訂單,把他們的品牌放連卡佛的店內出售。38個最終勝出的設計師中,陳安琪(Angel Chen)是其中一。
她是誰?在被連卡佛苛刻的買手團挑中之前,這個1991年出生的深圳女生還未畢業就獲得國內買手店“棟梁”的青睞,獲選時尚雜志《i-D》評選出的年度最佳畢業設計師Top 5。
只要你見過一次陳安琪的衣服,就能毫不費勁地在設計師集合店里找到她的衣服。她的設計極具辨識度:大膽跳躍的色彩、特殊縫制的面料,以及帶有鮮明特色的廓形。
在倫敦著名買手店丹佛街集市(Dover Street Market)樓上的咖啡館里,界面新聞記者等到了陳安琪。她坐下后輕聲說:“我從早上到現在都沒有吃過東西,剛剛看完學校畢業展。”而那個時候已經是下午3點。
和參加連卡佛設計師海選那天一樣,她穿著一身檸檬黃色的褶皺長開衫,低低地挽著松散的發髻,只是少了往日那抹標志性的上揚眼線。就在一天前,陳安琪剛剛從上海飛抵紐約。
在上海,陳安琪有了一間自己的設計工作室,所以得經常來回于倫敦和上海之間。例如這一次,她在參觀母校中央圣馬丁學院的畢業展之余,還肩負另一個重要任務:尋找下一季的面料。
與眾多設計師相似,陳安琪是受偶像影響后決心學習設計,而讓她樹立理想的人就是John Galliano。當時還是初中生的她在翻雜志時無意中看到一篇相關文章,在搜索John Galliano這位鬼才設計師的背景后,陳安琪知道了的他畢業院校——倫敦中央圣馬丁,并在高中畢業后申請報考這所世界頂級設計學院。
熬夜在進入圣馬丁之后成為家常便飯,“很可能連續熬兩三天,然后休息5、6個小時,每周大概只能睡20個小時。”陳安琪的回憶說,“你是什么樣的人就做什么樣的東西,很多時候會導致你在自己的這條路上走到很極端的地步,所以會看到John Galliano。”
這幾年,留學海外的設計師回國發展早已成為常態,前有王汁(Uma Wang)、劉清揚、王在實等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前輩,在陳安琪身邊更有一大波準備回國的同窗或是學弟學妹。原本在世上默默無聞的中國儼然成為新人輩出的舞臺,不過,時裝市場也因此變得愈發擁擠。
第一個把陳安琪挖掘出來的買手店是“棟梁”。2014年,棟梁在倫敦舉辦中國設計師時裝秀專場“棟梁一日”,還是學生的陳安琪來當幫手。
“安琪畢業時,我們去圣馬丁看了她的畢業秀,覺得她的設計很棒。她不是在追趕潮流,做的很多東西我覺得是5年前、10年前的審美取向,就像是Galliano的那種感覺,她會是個很有生命力的設計師。”“棟梁”主理人Tasha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那時的陳安琪對于要不要成立自己的品牌很搖擺。她已經去過美國,在Alexander Wang和Vera Wang里實習。如無意外,她可能會繼續實習下去,然后入職某個品牌為它打工——對于很多設計專業畢業的學生來說,這也是一條常規的出路,畢竟能成立個人品牌并成功商業化的仍然是少數。
但在棟梁的鼓勵下,陳安琪還是創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Angel Chen。“安琪的作品色彩也很豐富,也很張揚,能吸引或者說代表棟梁和另一部分的消費者做交流。”Tasha補充說。
對于初出茅廬的設計師而言,恐怕沒有什么比看到自己作品上架更鼓舞人心。陳安琪的設計識別度很高,在棟梁目前合作的15位設計師中,不乏清雅路線的。但陳安琪鮮明的設計語言能極大地幫助她樹立個人風格,被顧客所記住。
可不難想象的是,事業的起步往往與艱難為伍。陳安琪將上海工作室開在普陀區M50創意園的對面。除去實習生,現在團隊一共才5人。
為了研發面料,她曾經買回一臺織布機,和工作室的同事輪流織布,落得一個“織女”的名號。時裝設計師專長各不相同,有人擅長印花,有人擅長剪裁,而面料是陳安琪的強項。在參加連卡佛大賽的展示作品中有一件彩色雨衣外套湊近看才能發現其中端倪,外表是透明軟塑膠,里面塞滿了各色泡沫碎屑,整件服裝斑斕得似乎要炸開。
這些令作品與眾不同的面料并不好找,陳安琪不得不為此頻繁往返上海和倫敦。“上海灘商廈、16鋪等地的材料已經沒有辦法支撐品牌需求。”陳安琪談起她最近一次回倫敦的重任,“我們在上海有兩三家進口面料供應商。但因為我用的面料很特殊,在中國找很難。正好,我在英國也有些供應商,可以直接跟他們買。既然我每一季都在這里(倫敦)發布,那就索性直接找下一季要用的布料了。”
在經歷幾次因面料不達標退貨后,陳安琪開始更換國內的供應商,一部分換日本的,“他們貨源很多,雖然不一定會有很多花哨的面料,但至少品質不會下降。”她說道。
除了前期布料,陳安琪發現設計完成后的制作過程同樣令人頭疼。她此前從來沒有想過小到針線都要嚴格把控,設定交付日期時還要將中國工廠愛拖延的毛病考慮在內。而且,稍不留意的話,設計細節和用料都可能走樣。她自嘲地說,自己在與工廠的實際接觸中學會斗智斗勇。
在美國實習的經歷,讓陳安琪從務實的美國時裝品牌那里學會了營銷的重要性,但設計師往往并不精于此道。而作為挖掘陳安琪的買手店,棟梁給予的支持不僅限于銷售,還為陳安琪談下Sony了的合作項目,增加她在更廣范圍內的曝光度。比如,她和棟梁的其他合作設計師一起,為Sony做了包括耳機在內的一系列配飾。“安琪也是其中做得最認真的。”Tasha說。
在棟梁的牽線搭橋之下,陳安琪就在不久前她還獲邀前往美國洛杉磯的買手店H.Lorenzo展示自己的作品。而在棟梁與Airbnb的合作項目中,陳安琪作為年青一代設計師的代表在洛杉磯的旅行中體驗當地民宿。
向陳安琪下訂單的買手店越來越多,除了棟梁外,還有南京、深圳的另外兩家買手店。而正如前面所說,北京、上海、成都的連卡佛也要向陳安琪買貨了。而陳安琪透露,連卡佛下了一季的訂單,且訂單已經在生產中。屆時一共會有8款、共200件單品在連卡佛上架。
但到目前為止,Angel Chen這個品牌還沒有達到收支平衡。現在陳安琪手中忙活的是她畢業后的第三季作品,每一季的投入大概都在50萬元左右。
不過棟梁還是頗為看好陳安琪。在Tasha看來,Angel是個凈銷比很高的設計師。“來一件賣一件,我們補了好多次貨。我們很多顧客見過一次她的作品,就能很容易的判斷店里哪些衣服是安琪設計的。”
訂單量越來越大,對設計師來說并不總是意味著好事。John Galliano回憶起他創業的初期階段時就曾經說過,“訂單越多,麻煩就接踵而至”。他說的是量產控制能力和訂單需求之間的落差。
陳安琪現在也感覺到了這種壓力:工廠規模過小。“我不能只看這一季,萬一下一季翻一倍到800件,那我這個工廠就更承擔不了了。我覺得我現在就要提前預計到它增加到1000-1500件。”她目前正尋覓生產力更大的工廠。
此外,數字化也是她的考量之一。品牌目前除了英國時尚精品電商平臺Farfetch之外,沒有入駐其他平臺。“你不知道在第三方平臺會賣出多少,所以庫存就成為一種不確定因素。這不僅需要巨大的生產力,而且眼光要很準,壓力太大了。”
相比之下,陳安琪更傾向于制作自己的數字營銷網站。這樣一來,她可以實時掌握消費者來自哪里、哪款產品賣得好、每日銷量等數據。而且,時尚電商的買手在挑選衣服時,通常只會選擇其中的幾件,但如果是自己的網站,就可以展現非常完整的品牌。
從圣馬丁畢業后,陳安琪慢慢體會著外面的世界,她也曾感嘆“它不如想象得那么好”。學校有最好的師資、圖書館、材料、供應商,還有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團LVMH的贊助,出了校門后“什么都要自己來”。
當被問到會不會想象某一天被LVMH看中,要求參股或者收購?停頓了幾秒后,她回答說:“當然好啊!對品牌來說,他們會從各個角度給予支持,整個品牌會重組,包括你的資源都會全部提高。我會覺得非常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