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原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演講實錄,未經本人審閱。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跟大家一起交流。2009年我和時任商務部的副部長一起,以及一批專家領導,承擔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重點課題,就是《滬港金融中心建設研究》,我是這個課題報告的主執筆人。現在我講到的一些內容,和我們當初的研究是密切相關的,這些研究到今天仍然是非常實用的。
我們知道2009年4月,有一個國院19號文。當時提出來,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去年的進博會習總書記給上海提出來三大新任務——其中第二條科創板試點注冊制,它的作用就是支持上海的兩個中心建設,一個是創新中心,一個是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戰略意義
什么叫國際金融中心?簡單來講就是應該有足夠的廣度、深度、質量、效率、流動性、開放性和全球領先的金融市場體系,發達的金融工具,金融機構簽訂了結算和支付體系,健全的法律監管,能提供全球金融服務的大型中心。
基辛格有個名言: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
為什么我們要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十分重要。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如何在保障自己的全球利益、保障自己的經濟、金融、政治、軍事安全方面進行布局非常重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恰恰是布局當中的一環。
另外,長期以來在國際交往尤其是經濟交往過程當中,人民幣一直邊緣化,我們一直采用美元結算。美元結算導致什么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所謂特里芬難題。講的是什么?講的是美元要在全球進行結算,美國就必須通過貿易的逆差輸出美元。另一方面要保證美元的幣值穩定,就不能保證美元逆差,要保證美元的順差。因此這里出現了特里芬難題。
特朗普這個民粹主義者,認為美國利益至上,是典型的重商主義思維。他就希望美國必須是順差,沒有逆差;多出口,沒有進口逆差。包括原來的顧問班組那些人,確實是典型的重商主義思維。正是這個思維,促使他對中國揮舞貿易大棒。
因為特里芬難題,導致全球貨幣錯配。很多新興國家為了改善自己的國際地位,要不斷地增加美元儲備,這是美元在全球廣泛應用的結果。所以現在特里芬難題也變成了美國的難題,變成了特朗普的矛盾。特朗普想保證美元在全球暢行無阻,但是又想美國沒有貿易逆差,所以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
要解決美元錯配,對中國人來講,那就是要讓人民幣變成全球結算儲備貨幣,保證全球貨幣金融體系的平衡。要履行這樣一個大國責任,要避免貨幣錯配,就必須要發展以人民幣為本位貨幣的國際金融中心。
這里大家可以注意到,比如說香港、新加坡、英國、倫敦,都在發展人民幣的離岸市場。但是要解決人民幣本幣在全球的適當應用,一定要依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就這點而言,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香港、新加坡和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不可替代的。
因此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就是充分利用中國的經濟大國地位,利用人民幣本幣的地位,來建設發達的、文明的國內金融市場。在這個基礎上實現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人民幣作為跨境的貿易結算手段,作為儲備手段,作為資產配置的手段,作為投資的手段。
如果我們要讓人民幣成為外國中央銀行的儲備貨幣之一,前提是他拿了人民幣之后,就必須要配置人民幣的金融資產,包括中國國債、其他固定收益產品、股票以及其他產品。
因此發展一個以人民幣為基礎的人民幣投資工具,人民幣作為本位的風險管理工具,發展一個非常發達的以人民幣為基礎的四大市場非常重要:人民幣貨幣市場,以人民幣為基礎的固定收益產品市場,科創板、滬深主板市場組成的股權市場,另外就是衍生品市場。
從全球經驗來看,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成為世界工廠,正是發展出一個發達的以英鎊為基礎的金融市場。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國最終靠它良好的政府信用、政府債權市場以及倫敦的金融市場作為支撐,最終在戰爭之中勝出。最終英國成為全球第一的發達國家。
美國在美元和華爾街支持之下,最終戰勝了冷戰的對手蘇聯。而蘇聯之所以敗下來,有兩大原因。一是政治扭曲、經濟資源配置低效;二就是金融市場的極度不發達。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短板和制約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經濟不斷發展。今天中國要建設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我們面對的短板和制約因素有哪些?
我概括為五大短板。第一個是中國金融體系的成長大大滯后于實體經濟,缺乏一個完備的市場體系和金融中心;第二,金融體系本身的市場化程度不足,存在大量的行政干預。這些干預正是我們現在要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第三,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不足;第四,稅收與法治環境不配套;最后是實體經濟和市場本身比較脆弱。
現在中國正在經歷貿易摩擦。我們的國際中心建設是否將被遏制?我認為沒有人可以,除了我們自己之外。因此加大實體經濟改革創新的力度,加大金融市場改革創新的力度,是我們未來的重點所在,是我們突出重圍的重點所在。

我們比較一下最重要的指標。我們有大國的規模優勢,但是我們在金融市場的自由度、市場化水平、國際化水平、市場的完整性、創新能力、市場效率、成熟度方面,都是遠遠落后的。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基本路徑
我們要建設一個強大的金融體系,使人民幣在全球成為廣泛接受的貨幣,這非常重要。首先要有好的文化、好的制度、好的機制,第二要有好的實體經濟,第三要有高質量金融體系,最后要有強勢的人民幣貨幣,這樣才能夠勝出。
如何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首先在金融體系基石和配套方面,必須要建造一個高效率、高質量的實體經濟。
第二要在金融市場發展、金融體系發展的制度層面,建立“五化”: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透明化、國際化的金融體系。
第三在市場體系和產品線層面,加大創新,加速做好本土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
第四在國際化層面,在做好實體經濟、做好本土金融市場基礎上,推動國際化。
第五在稅收和法治監管環境層面上,做進一步的建設。
所以未來有兩點。第一點,對于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最重要的、現在正在推進的就是強基固本,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制度基礎和現貨市場基礎。因此金融改革的重點,就是合理界定政府在金融市場中間的作用,界定政府在監管機構的邊界,避免政府監管機構對市場管制過度。
第二方面先內后外,加大我們國內的改革創新力度,讓我們國內的基礎堅不可摧。只有這樣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才能夠指日可待,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