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欣
康美藥業近300億現金不翼而飛到底是“會計差錯”還是“財務造假”,市場與馬興田有著不同的態度,這一切要等著證監會及其可能的后續調查結論,才能下判斷。
雖然康美藥業只對2017年年報數據進行了大幅調整,并未涉及2017年往前數據,雖然在康美藥業一眾董監高齊聲保證2018年年報不存在虛假記載的情況下“老朋友” 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卻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但拋開真實性不談,就目前公布的2018年數據看,一向被譽為中藥龍頭的康美藥業的白馬成色也要打上一個問號。
從財務數據上看,康美藥業2018年營業收入增長僅為1成,扣非前后的凈利潤都出現了幾乎腰斬的情況,而這些對比的還是2017年經調整后的數據。如是按照調整前的數據來比較,康美藥業2018年的營收與凈利都將出現明顯下滑,尤其是凈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數據調整前,康美藥業過去幾年的營收和凈利都是保持著相當穩定的增長,增長幅度基本上每年都在20%上下。
主要財務指標大幅下滑的原因來源于康美藥業大部分業務的毛利率都出現了明顯下滑。
目前康美藥業主營業務涉及中藥飲片、中藥材貿易、自制藥品、藥品貿易、醫療器械、保健食品、食品、物業租售及其他業務板塊。年報顯示各主營業務各板塊毛利率變動較大,如中藥材貿易毛利率為7.97%,同比減少5.96個百分點,而去年年報披露的未調整的毛利率為 24.47%;自制藥品毛利率40.51%,同比減少0.73個百分點,而去年年報披露的未調整的毛利率為27.19%;藥品貿易毛利率31.94%,同比減少12.69個百分點,而去年年報披露的未調整的毛利率為29.58%。
上交所也要求康美藥業披露各板塊毛利率上年數調整的具體情況及原因,并分析藥品貿易、醫療器械、保健食品毛利率較上年調整后毛利率變化較大的具體原因。
另外,雖然坐擁中藥飲片行業第一之名,但在中藥材貿易上2018年度的營業收入卻同比下降了23.79%,此前曾有報道稱康美藥業曾在幾年前企圖通過大批囤積中藥材獲利,但最后藥材價格卻出現下降。
康美藥業表示,公司消耗性生物資產主要是自行種植的人參、林下參等。而截至2018年底,康美藥業賬面上的消耗性生物資產余額約達到了38億元,在2018年年初則為32.5億元,繼續保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