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國內鋼價仍持續下跌,找鋼網則再度沖刺港股。IPO成為這家鋼鐵電商破解困境的現實路徑。
改變因多個中間商介入而低效的傳統鋼鐵貿易模式,找鋼網通過網上平臺提供包括鋼鐵貿易、物流、倉儲及加工、供應鏈金融以及國際電商等服務。像平常網購一樣,在找鋼網,鋼鐵貿易客戶可以完成下達訂單、安排物流、網上追蹤訂單、生成發票及結算款項等交易過程。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理念。
首次披露招股說明書四個半月后,找鋼網11月中旬向港交所遞交了更新后的聆訊資料。
界面新聞記者梳理上述招股書發現,因主營業務持續虧損“失血不止”的找鋼網,仍面臨業績幅度波動大、毛利空間遭壓縮、資金鏈承壓等問題。
招股書顯示,找鋼網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7.42億元,同比增長22.13%;經調整后實現歸屬于上市股東的凈利潤2312萬元,2017年同期經調整虧損7554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找鋼網所獲利潤的主要支撐力來自風險橫行的期貨市場,以及找油網等多個存在不確定性的投資項目所帶來的股權收益。招股書顯示,找鋼網的主營業務鋼鐵貿易近年虧損額度持續擴大,2017年鋼鐵價格大幅上漲,找鋼網的虧損幅度有所緩解。2018年上半年,找鋼網的主營業務模式仍持續虧損。
招股書顯示,公司上半年期內虧損12.85億元,調整后的凈利潤為2312萬元,刨除計入投資找油網等項目帶來的股權升值等因素,2018年上半年找鋼網鋼鐵貿易主營業務(聯營和自營)虧損7869萬元。
卓創資訊鋼鐵行業分析師劉新偉認為,目前國內鋼價毫無疑問仍是處在下跌階段的初始階段,11月至今現貨市場價格下跌的幅度也已經達到了700元/噸。期貨方面目前價格最大波動幅度已經達到了886元/噸。
業內人士擔心,若找鋼網一旦上市失敗或通過上市考驗后業績爆雷,對近年來B2B和產業互聯網投資領域向好的發展趨勢形成打擊。
此外,定位于鋼鐵產品交易“撮合”平臺,找鋼網目前自營模式收入卻占比公司總營收的98%以上,與其說它是一家貿易平臺,不如說它是網絡性質的大型鋼材“經銷商”。
招股書披露,找鋼網的主要業務模式為自營模式、聯營模式和配套服務,其中自營模式下的鋼鐵貿易業務所獲收入占比公司總收入98.2%,聯營模式業務所獲收入占比公司總收入的0.6%,配套服務業務所獲收入占比公司總收入的1.1%。
所謂自營模式即找鋼網直接向鋼材制造商采購產品,并在平臺上出售,以賺取其中差價,行業實際情況使得此模式下找鋼網的利潤空間逐漸被壓縮。招股書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找鋼網自營模式毛利率分別為0.4%、2.7%、1.9%和1.4%。
聯營模式則是在鋼材買賣雙方的交易量中提取傭金收入,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找鋼網在此種業務模式下實現每噸鋼材平均抽取傭金3.4元、10.2元、12.3元和14.9元,毛利率連年保持在100%。
銷量方面,找鋼網上半年交易額為249.97億元,同比下降8.3%。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聯營模式鋼材銷售量分別為520萬噸、990萬噸、1140萬噸和360萬噸;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自營模式鋼材銷售量分別為300萬噸、360萬噸、510萬噸和230萬噸。
銷量不景氣給找鋼網帶來了沉重的存貨壓力。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找鋼網存貨價值分別為2.04億元、7.38億元、8.04億元和8.55億元,分別占比當期公司流動資產的7.93%、16.28%、11.19%和14.22%。在同一時期,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15.5天、19.8天、16.6天和17.6天。
存貨壓力與產品周轉率的降低一定程度上又影響了公司的流動資金。找鋼網在招股書中坦言公司資金鏈承壓,“需要投入大量資本來經營業務和持續發展,無法保證按可接受條款取得充足資本”。且截至2018年上半年,找鋼網經營活動(所用)所得現金凈額仍為-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