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市場,代表“上海制造”頂尖水平的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下稱上海電氣)屢有斬獲。
近日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聯合采訪時,上海電氣副總裁呂亞臣表示,今年公司海外訂單預期樂觀,項目大多將布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上海電氣為上海國資委旗下的國有企業,業務包括能源裝備、工業裝備和集成服務,是全球最大的火電設備供應商,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重型燃氣輪機核心技術的供應商,年營業收入近千億元。
呂亞臣稱,公司正在重點跟蹤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火力發電項目,中東、南美和阿根廷的燃氣輪機項目,以及南非的輸配電工程。近年來,上海電氣跟蹤境外工程項目超過100個,涉及3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今年4月,上海電氣剛簽訂了全球最大光熱電站的總承包合同,這座位于迪拜的項目總面積相當于1000個足球場大小,裝機規模達到700兆瓦。
上海電氣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該公司還在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和伊拉克等10個國家承接了電站、輸配電工程合同,總金額約28億美元(約合177億元人民幣)。
燃氣輪機和核電設備是上海電氣未來承載國家戰略的主戰場。
2014年,上海電氣旗下上市公司斥資4億歐元(約合27億元人民幣)收購了安薩爾多能源公司40%股權,后者是意大利的燃氣輪機制造商。借助收購安薩爾多,上海電氣已躋身燃氣輪機市場的第一梯隊,形成與西門子、三菱及GE同臺競爭的格局。
根據規劃,上海電氣將實現重型燃氣輪機研發、設計與制造一體化,由此躋身國際舞臺。呂亞臣透露,上海電氣收購安薩爾多股權后,已簽訂了40臺燃氣輪機合同,目前公司正在消化吸收燃氣輪機關鍵技術,并開展了多項核心技術的聯合研發。燃氣輪機核心熱部件已實現了批量生產與供貨,同時也在加緊研究將其國產化。
在核電設備領域,上海電氣已經走完了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的道路。今年4月,由上海電氣生產的福清5號機組堆內構件完成發貨,福清5號機組是全球首臺“華龍一號”機組,這項核電技術有望在未來大規模出口。
呂亞臣稱,由上海電氣生產的堆內構件是核電機組最核心的設備,公司歷經四年完成了技術攻關。目前上海電氣已擁有所有核電設備的生產能力,業務幾乎覆蓋中國所有的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