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嘉賓: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吳飛
采訪記者:苗藝偉
文字整理:陳昕媛
記者:您專業是財富管理這一塊,您認為中國未來的財富管理市場會有哪些變化?未來3-5年的市場是怎樣的?
吳飛:在未來更近的時間,我們說財富管理的驅動力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來自于市場的業績,市場的表現,另外一部分來自于市場的競爭。在未來的1-2年,我個人認為這個市場將會處在一個非常動蕩的市場,大家也都看到現在監管新規以及市場的波動,以及為什么國內的市場和國外市場并不同步等等所有的現象,其實很大程度都在威脅著我們很多中產以及高凈值人士的財富。所以在未來這幾年,財富管理機構其實也是一個非常難過的年,因為業績不好的時候,這些客戶就走了。所以市場的表現是一個很重要的。
另外一塊我自己操作的客戶也會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在市場波動當中財富就會損失掉,所以在短期內我覺得應該是一個以穩為主,目前從財富管理微觀的角度。另外一個層面從競爭市場,現在大家談論的比較多的話題是關于機器人能否取代我們人類成為一個財富管理這塊的主要提供商,其實我們高金(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在去年和美國的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一起做過一份研究報告,我們發現了如果給到我們的中產一個選擇,面臨的一個機器人理財師或者是人類理財師做選擇的時候,90%的人愿意選擇的機器人而不是理財師。這跟市場的信任機制也有關系,另外一塊也是說大家對AI這塊還是充滿著很好的愿景,覺得財富管理其實還是一個數學能夠解決,或者邏輯的一個程序性東西能夠解決的問題。
但事實上這個問題是從兩個角度來看的,首先第一個在機器人沒有完全懂得自我學習,真正達到人工智能的情況下,其實所有機器人的邏輯關系都是人設定的,所以這塊在目前的階段,機器人是不可能完全替代人類這份工作。但是對于很多重復性,相對來說比較規范一點,標準化的服務,不需要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服務,其實機器人是可以取代我們。比如說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資產配置的方案,以及回答一些投資者的一些簡單財務問題的時候,機器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更復雜的問題需要我們面對面聊天的,這個機器人是做不到的,這種服務更多出現在高凈值財富管理。就是說面對的是更高凈值的人群,他們的財富不僅僅是一個產品,或者說一個資產配置那么簡單,更多的是一個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下,我個人覺得機器人是取代不了人類這份服務。所以在未來財富管理的市場,我們能遇見的是很多創新,但是創新又分兩種,一種是產品服務,這種類型的創新更多是在監管的框架下,很難有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因為監管會收緊,你的創新幅度就小,但是監管一旦放開,你又可以創新,這個是受到宏觀的監管環境的影響。
另外一塊創新技術,我們剛才提到的機器人理財、AI這方面的技術,這塊創新我覺得是挺快的,包括國外大的私行,我們剛才提到的美國最大的理財公司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他們已經有這套服務,完全機器人理財的服務,他們也準備將這個服務推廣出來。所以我覺得技術創新要比所謂產品跟服務創新更具有競爭力,在未來的3-5年。
記者:未來就是AI和人工服務共存的。
吳飛:就是同時可以存在的環境,因為面對的對象不一樣,比如說我們在炒股票,現在已經很多都回家去互聯網炒股了,但是為什么還有大部室,還是有一部分人確實需要人對人,或者是面對面,我們叫個性化定制式的服務,這塊是很難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