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先生發表主旨演講《中國消費市場與媒介市場趨勢》。以下為江南春先生演講實錄:

一、中國消費市場趨勢
非常感謝界面新聞給我頒發2017年度新時代商業領袖獎! 簡單地分享一下我對中國消費市場消費升級的看法。首先我覺得中國消費市場整體的趨勢是在放緩的,放緩同時出現冰火兩重天,如果你是賣啤酒、方便面這樣一些以藍領消費者為代表的產品,已經進入下降通道;如果賣寵物食品、酸奶,增長還是比較可觀的。我們看到研究報告,在中國的TOP100品牌當中,大家可以看到凡是取得成功的品牌,40%是超高價定位的,24%是高價定位。
但大家也可以看到另外一個方向,同樣有高價超高價定位的品牌中,有5%和9%是失敗的品牌,因此并不是性價比高就成功的。整個社會的增長消費主要動力來自于三高人群,他們重視創新和潮流,愿意為品牌品質付出更多的溢價。
整體來說20幾歲到40幾歲,喜歡中高品質,追逐潮流,喜歡分享的人群,我們稱為消費分享人群。中國社會從廣義上來說已經有2.25億的中產階級,在2020-2025年之間,中國將會有5億的中級資產,這是全球最大的中產階級市場。中產階級本身愛什么,缺什么,怕什么?基本上三愛、三怕、三缺。愛美、愛玩、愛健康;怕老,怕死,怕孤獨;缺愛,缺心情,缺刺激。所以整個社會只要在三愛、三怕、三缺里面是比較有保障的,中產階級的消費心理也是非常心理層面的。
比如說中產階級喜歡跑步,跑步健康不健康不知道,有人說傷膝蓋,但是跑步是時尚標簽,成為中產階級的標簽。看電影中產階級很喜歡,這是情感修復。雙十一沖上去購物是情緒發泄。很多中國人喜歡旅行,旅行是心理補償。中產階級消費當中,低價東西,對品質和品牌如何提供心靈滿足感所打破,剛性的東西被品位、逼格、標簽化打破。實用的東西情緒、氛圍場景打破,燭光晚餐吃的是燭光,不是牛排。最后你可以看到必要的東西被想要的、潮流的東西打破。所以很明顯“哥吃的是寂寞,不是一碗牛肉”。最后大家可以看到整個商品不僅要提供功能,關鍵是品位。
所以整個這一輪消費升級,包含兩個核心方向。第一個李教授講的,這次中產階級升級,是中產階級努力打拼之后的自我獎賞。第二個是羅振宇說的,成為更好的自己。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中產階級有了錢之后不僅不能大吃大喝,你還是要只吃蔬菜,早起打卡、跑步,還要做瑜珈。你內心得到滿足,覺得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消費升級是實現心靈意義上的,不是實質消費的需求。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社會,最主要抓住風向市場風向標人群,這些人是意見領袖和口碑冠軍,是品牌核心定義者。抓住消費風向標人群,后面都是跟風的。
二 中國媒介市場趨勢
我再分享另外一個主題,中國媒介市場傳播趨勢。中國一方面要牢牢抓住中國消費風向標,另外怎么把品牌核心的定位,有效地傳達到中國風向標人群當中。中國媒介市場的趨勢,簡單來說,2016年、2015年中國廣告是負增長,16年之后連續兩年經歷了正增長,增長當中很明顯地看到,電梯媒體漲了17%,互聯網在漲。
過去兩三年當中,2017年也是這樣的局面。分眾和互聯網引領了整個媒體業的廣告增長。整個媒體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信息從以前的多元化到碎片化,進入現在粉塵化的時代,各種新聞像粉塵一樣,每天從身邊掠過,但是也記不住什么。最大的改變一是消費空降人群,第二部分互聯網是主要的資訊模式,互聯網的收視時間,已經超過所有傳統媒體的收視總和。電視在2016年出現拐點,2016年之前中國有一些欄目是比較成功的。但是真正收視的比率大概8%到12%,剩下來真正風向標人口比例不高的。今天中國市場非常大,中國消費人群看電視機率在下降,主要看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四五小時在刷手機,刷手機主要都是刷內容,內容怎么做公關、內容和話題,這是每個企業面對的核心問題。
電視收視率下降以后,視頻節目已經成為年輕人收視的主流,2016年之后視頻發生改變,進入付費化的浪潮。中國一二線城市當中,77%的用戶買會員的,買會員沒有廣告,收費巨大的增長跟廣告呈反方向走,我們看到很重要的現象,未來幾年當中,收費浪潮會繼續前進,大膽預測一下,整個7:3,整個互聯網70%來自會員收入,30%來自廣告收入,今天一個月20塊錢不肯付的人,基本上可以認為不是主流人群。
這些年當中,我自己思考分眾15年之前出發的時候,我最大的體會是中國巨大的改變。當初上海到處都是噪音和工地,中國十年最大的改變是城市化,城市化最基礎的設施是電梯,當時我有一種直覺,有朝一日電梯會成為城市化的基礎設施。分眾會做電梯媒體,15年以前非常偏門的時候,我們有朝一日成為主流的媒體,微博微信成為主要的線上流量人口,消費的線下流量人口就是電梯、公交等。
我做電梯到底意味著什么,代表主流人群,每天上下電梯,好的公寓樓,寫字樓,每天上下電梯一定主流媒體,第二一定必經之路,不論怎么改變,消費者坐電梯我不認為會改變,第三個是高頻的,電梯一天坐四次,可能去機場人群也很好,可能一個月去一次機場,觀眾的本質在于遺忘,廣告的本質在于重復,只有高頻的東西,真正把一個品牌定位信息牢牢打進消費者的心中。高頻是品牌的中心。電梯是我喜歡的封閉空間,把一個人關在狹小的電梯當中放廣告相對比較好,馬路上每天路過很多廣告,這種收視是假性收視,你在狹小的空間當中,你視網膜50%被廣告充斥的時候,這才是真正有效廣告的封閉空間的強制性收視。電梯只有一個頻道無法轉臺,我認為用戶沒有辦法選擇,這是最好的選擇。
移動互聯網創造用戶的更多選擇權,對用戶是好事,現在20%用戶回家可以看電視,20%看視頻,20%微博微信客戶端,10%教小孩,10%吃雞、打王者榮耀。還有外面聊天、吃飯、KTV、酒吧、看電影的,人生有很多選擇,對個人是好事,對廣告主是災難。中心化時間打破了,進入碎片化、粉塵化的時代,今天我們要看哪些沒有選擇的地方。
最后一點,剛剛我們跟著裘新總聊天時說到的問題,應積極擁抱變化,資訊徹底改變了,電視向手機視頻轉移,報紙雜志向許多新聞客戶端轉移,這是消費者資訊模式劇變。手機移動端成為電影的主要供應端,消費者看內容,怎么做內容,做話題,做植入,進行內容營銷變得如此重要,在每一個未來行銷當中,如何創造可以被傳播的內容,成為主流的工作。
第二部分,我認為還有一些東西不變的,消費的生活場景和生活空間,被動基礎其實是不變的。貝索斯講了一個很重要的話題,他說誰都喜歡說擁抱變化,但是十年之后變化是什么?大家并不知道十年之后一定會發生怎么樣的變化,但是他說他知道十年之后什么是不變的。比如說十年之后亞馬遜客戶不會跟他說,你把東西賣貴一點,或者送貨慢一點。向不變目標做商業的選擇,會更加靠譜。謝謝大家!
(本文根據江南春先生現場演講實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