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宋佳楠
近日,瑞幸咖啡因疑似 “大數據殺熟” 陷入輿論風波。有消費者反映,在瑞幸咖啡APP及小程序下單時,出現同款咖啡不同賬號價格不同的情況,甚至會員賬號顯示的價格比非會員賬號更貴。
據媒體報道,來自南京的朱先生爆料,他與同事一同購買瑞幸 大西瓜生椰冷萃,自己作為 “咖啡自由卡” 會員,價格卻比非會員同事高出6元。
大量用戶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也分享了類似遭遇,直指瑞幸存在 “大數據殺熟” 行為。有消費者表示,自己開了會員價格卻更高,還有消費者稱注冊兩個賬號,小號能享受9.9元優惠,而大號則需支付更高價格,如購買生椰拿鐵時,小號9.9元,大號13.9元。
界面新聞也用兩部手機對比了多個同款飲品的價格,兩個賬號均有優惠價,但其中一個賬號生椰拿鐵、鮮萃輕輕茉莉、大西瓜生椰冷萃等招聘飲品優惠價均為10.9元;另一個賬號生椰拿鐵要13.9元,鮮萃輕輕茉莉則需要15.08元,大西瓜生椰冷萃的價格則漲至18.2元,與前一賬號相差近8元。

不僅如此,界面新聞還從消費者田女士處了解到,其在瑞幸APP上作為新客購買的生椰拿鐵價格為11.9元,但在瑞幸小程序上新注冊賬號首杯價統一為8.8元,意味著瑞幸APP和小程序的價格也不盡相同。
在會員卡收費方面,瑞幸推出了不同類型的會員卡,月卡價格在15-25元不等,購買會員卡后,用戶可享受諸如免外送費、飲品折扣等權益。但此次被指大數據殺熟的情況,讓不少購買會員卡的用戶覺得自己的權益未得到保障,質疑會員卡的實際價值。
針對 “大數據殺熟” 的說法,有瑞幸咖啡店員解釋稱,出現價格差異可能是由于不同賬號獲取的優惠券不同、參與的活動有別,并非故意針對特定用戶進行差別定價。而瑞幸客服方面則表示,系統會不定時發放優惠券,但因發放人群不同,每個人到手的優惠券也不同。
界面新聞注意到,在黑貓投訴上也存在大量質疑瑞幸“殺熟”的投訴。一位昵稱為“友愛喵”的用戶表示,其是瑞幸忠實老用戶,年消費至少3000元往上,但自去年5月開始已經很久沒有體驗過9.9元的優惠券贈送。他還發現,在同個門店,其與朋友不同的賬號領取的優惠券可下單的飲品不同。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在互聯網平臺上時有發生。此前,某在線旅游平臺被曝老用戶預訂酒店價格比新用戶高;某網約車平臺也因對不同用戶同一行程顯示不同預估價格引發爭議。
有律師對此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手段等方式,對消費者實行不合理的差別待遇。若商家確實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為,涉嫌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損害消費者權益。同時,《個人信息保護法》也對平臺處理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進行了規范,平臺不能濫用消費者信息進行不公平的商業行為。
不過,定義“大數據殺熟”存在多方面的難點,主要體現在技術復雜性、價格影響因素的多樣性、數據處理界定模糊以及缺乏統一的量化標準等維度。瑞幸是否屬于“殺熟”仍需做進一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