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也是創造就業的主力軍。
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劉民在新華社24日推出的“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中表示,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劉民表示,當前,美國政府肆意濫用關稅手段,破壞國際經濟秩序。置身更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一些民營企業發展也面臨一定的困難挑戰。
劉民提到,這些困難和挑戰是在改革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而不是制度性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應對困難和挑戰,各有關方面都在共同努力、共同發力。”
“下一步,發改委將扎扎實實強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保障。做好民營經濟促進法實施準備工作,積極參與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她表示。
同時,她指出,發改委將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出臺實施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引導民營企業更好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加大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力度,加力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
她特別提到,發改委將強化拖欠企業賬款失信懲戒,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加強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認真落實各項紓困政策。
市場監管總局4月21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底,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超過5700萬戶,占企業總量的92.3%。一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197.9萬戶,同比增長7.1%,超過過去三年平均增速。
界面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年初以來,政策層面持續釋放積極信號,提振民營企業信心。
1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首次對涉企行政檢查作出系統全面規范。
今年年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的2025年監管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落地落細落實,有效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形成對涉企收費的全過程閉環監管。
一系列政策舉措為民營企業投資創造公平的營商環境。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民間投資由上年全年下降轉為增長,一季度同比增長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