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通報2024年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其中一起為,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因平臺存在4000余條侵權短視頻,被判賠償優酷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160萬元。
據上觀新聞,優酷公司系電視劇《甄嬛傳》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權利人。2023年,優酷發現快手APP中存在大量用戶上傳的《甄嬛傳》短視頻,其中大部分為直接剪切原片的“切片視頻”,部分為混剪、解說視頻。
這些侵權視頻被集中歸類在“甄嬛傳”、“電視劇甄嬛傳”等話題下,用戶可通過話題取相關內容。優酷多次向快手發送侵權通知,要求刪除侵權鏈接,但快手僅部分刪除,仍有大量視頻持續傳播。于是,優酷以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將快手訴至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索賠400萬元。
此前,優酷在起訴B站的一起案件中曾透露,花了1億元購買《甄嬛傳》版權。
一審法院審理,快手App的用戶大量上傳《甄嬛傳》短視頻,其中絕大部分被控侵權短視頻系直接剪切,與《甄嬛傳》構成相同,少部分混剪、解說視頻亦不符合合理使用情形,因此上述短視頻均屬侵權視頻,并基于三方面認定快手應知侵權行為:其一,快手通過平臺運營獲取經濟利益,對用戶侵權行為負有較高注意義務;其二,《甄嬛傳》作為長熱作品,具有極高知名度和商業價值,平臺應知其為權利作品;其三,平臺設置多個與《甄嬛傳》強關聯的話題,客觀上為侵權視頻提供傳播便利。
關于賠償金額,一審法院綜合考慮《甄嬛傳》的商業價值、侵權視頻數量、平臺過錯程度等因素,判決快手賠償優酷160萬元。快手不服提起上訴,二審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維持原判。
本案判決,厘清了平臺責任認定兩大爭議點:平臺不能以“算法推薦”為由免責;另外,判決明確“熱播作品”不限于首播或現播階段,長期保持高知名度、播放量及討論熱度的作品同樣適用。
近年來,不少人對于影視作品播放平臺插入廣告、設置付費觀看會員等級等做法不滿,因此選擇在短視頻平臺觀看影視劇的“切片”。但法律規定,影視作品屬于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保護的視聽作品,切條短視頻若未經著作權人授權,即構成侵權。
近年來,“長短視頻”之爭頻發,部分熱播劇甚至“開播即盜播”。此前,上海楊浦區人民法院審理的《清平樂》侵權案中,侵權者因上傳150條劇集片段被判賠償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