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2025年4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2024年中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目前,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的最大擁有國,在全球的占比達到60%。
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在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新動能方面的重要作用。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火爆“出圈”,也反映了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突破的現狀。在此背景下,申長雨介紹,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回應人工智能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需要,深入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產權制度創新,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供給。
申長雨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及時修改完善《專利審查指南》,發布《人工智能相關發明專利申請指引》,積極回應和解決了有關人工智能專利申請主體、保護客體、審查標準等熱點問題。聚焦人工智能重點領域,為相關專利申請提供快速審查服務,嚴厲打擊搶注“DeepSeek”等相關商標申請行為,持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護航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與此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在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知識產權領域的運用,推動知識產權工作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不斷提升知識產權治理效能。
“面向未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積極推動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共生演進、雙向賦能、融合發展。” 申長雨介紹,一是持續推進人工智能相關知識產權制度創新,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為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二是提高人工智能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水平,健全知識產權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體系,加大人工智能領域專利申請按需審查服務力度,做好相關發明專利分析預警和導航服務,指導建設人工智能領域專利池,深入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促進更多人工智能領域專利從實驗室走向產業鏈,賦能相關產業發展。三是積極參與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推動完善相關國際規則和標準,促進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讓人工智能技術更好造福全人類。
對于2024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情況,申長雨介紹,全年授權發明專利104.5萬件,核準注冊商標478.1萬件,登記著作權1063.1萬件,認定地理標志產品36個,核準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125件,授予農業植物新品種權5797件、林草植物新品種權878件。《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海牙體系外觀設計申請位居全球第一位,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穩居世界第三。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排名提升至第11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達到26個,連續兩年位居世界各國之首。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申長雨介紹,全國市場監管部門查辦知識產權違法案件4.4萬件。全國知識產權系統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案件7.2萬件,指導管理的調解組織受理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案件近14萬件。各級版權執法部門查辦實體市場侵權盜版案件3219件,刪除侵權盜版鏈接362萬條。全國海關查扣進出口侵權嫌疑貨物4.1萬批次,核準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2.2萬件。各級人民法院審結知識產權案件54.4萬件。全國檢察機關起訴侵犯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和商業秘密等犯罪2.1萬人。全國公安機關偵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3.7萬起。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至82.36分,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