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7日,代表133名國際學生的訴訟律師向佐治亞州北區地方法官維多利亞·卡爾弗特提起申請,呼吁卡爾弗特發臨時禁止令,阻止美國政府撤銷133名國際學生的簽證。
4月11日,17名國際學生在佐治亞州就簽證被撤銷一事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之后,陸續有其他學生加入該訴訟,目前的訴訟涉及來自至少5個國家的133名國際學生。
訴訟把美國司法部長帕姆·邦迪、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和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代理局長托德·萊昂斯列為被告,指控美國當局非法撤銷學生簽證,剝奪學生們在美國學習就業的權利,并使各學生面臨被捕和遣返風險。訴訟要求美國政府停止撤銷相關學生的簽證,并恢復已被撤銷的簽證。
在起訴書中,為防止學生們遭到美國當局報復,所有學生的名字都用化名代替。這些學生分別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墨西哥和哥倫比亞。
在周四的聽證中,訴訟律師查爾斯·卡克指出,律師團隊完全不知道這些學生的簽證為何被取消,“我們只能猜。”美國政府辯護律師則稱,法官發臨時禁止令將破壞美國政府管控移民的工作。被告方還要求原告方公布所有學生的真實姓名,以確認相關學生違反了哪些規定。
美國政府官員此前多次警告,參加親巴勒斯坦抗議游行、被認為同情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等恐怖組織的學生將被取消簽證。但當地媒體獲得的資料顯示,這133名被取消簽證的國際學生中有很多人沒有參與親巴勒斯坦的抗議游行。
有一名學生因駕照被吊銷但繼續開車收到了警方傳票,但該學生沒有被捕,相關案件已經結案。一名學生被控在商店行竊,但最終被判無罪。還有一名學生被控酒后駕駛,后改為魯莽駕駛,該學生被判緩刑12個月,現已繳清罰款。
原告方律師達斯汀·巴克斯特懷疑,美國當局正在針對任何被警方找上門的國際學生。他指出,即便學生沒有被定罪、沒有被捕、甚至只是收到傳票,美國當局都會撤銷相關學生的簽證。
美國副總統詹姆斯·萬斯上月接受采訪時警告,如果政府判斷相關人員留在美國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即便是學生簽證持有者也會被驅逐出境。他當時還表示,綠卡持有者也沒有無限期留在美國的權利,“如果美國國務卿和總統認為這個人不應該在美國,他就沒有合法權利留在這兒,就是這么簡單。”
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則多次警告,美國政府不會容忍國際學生的部分行為,包括參加親巴勒斯坦游行。
據美國媒體統計,截至目前,全美已有超過1000名國際學生和剛畢業的大學生被取消簽證。這些學生來自40個州的130多所大學和學院。大部分學校完全不知道學生為何被取消簽證,在查詢“學生及交流訪問者信息系統”后才知道有學生被撤銷簽證。
特朗普認為美國大學正在成為左翼意識形態的大本營,已經對大學“開戰”。美國當局對60多所大學進行審查,并暫停了對7所大學的部分聯邦撥款。
本周,拒絕讓步的哈佛大學與特朗普政府對峙升級,美國政府已經要求美國國稅局取消哈佛大學的免稅待遇。美國國土安全部長諾姆還要求哈佛大學在4月30日之前把該校國際學生的“非法和暴力行動”記錄提交給美國國土安全部。如果不交名單,哈佛大學將失去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