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4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信部將堅持技術驅動、應用牽引,繼續強化優質電子信息軟硬件供給,加快制定并發布新一輪電子信息制造業穩增長行動方案。
謝存表示,工信部將推進軟硬件技術攻關,加強消費電子典型應用案例和試點示范優秀成果宣傳推廣,推動更多APP上架鴻蒙應用商店,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不斷提升用戶體驗。鼓勵各方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開源、貢獻開源、使用開源,加快打造互利互惠、共建共享的軟件生態。
從最新公布的數據來看,電子信息制造業對工業生產的推動作用較強。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在當天的發布會上特別提到,一季度重點行業穩中提質。裝備制造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拉動整體工業生產增長3.5個百分點。在“兩重”“兩新”等政策支持下,電子、汽車、電氣機械器材行業增加值實現10%以上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由于人工智能對相關算力的需求增長,一季度,服務器的產量增長超過60%,集成電路增加值增長超過20%。智能消費品的制造業增長達到11%,智能車載設備增長超過20%,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增長超過40%。
謝存提到,在產業項目建設方面,政策協同發力,投資熱情高漲。各地紛紛抓住“兩重”“兩新”政策契機,積極推動相關項目建設,上海、廣東等地一批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項目穩步推進。一季度,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3個百分點。
界面新聞查詢發現,部委和地方層面正在強化對電子信息制造業的政策部署。
在4月3日召開的2025年全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業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求準確把握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聚焦集成電路、基礎電子和整機系統等領域,培育壯大一批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謀劃做好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五五”發展規劃,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支持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深圳市3月發布的《深圳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規模達8000億元以上、力爭1萬億元,在手機、計算機、大模型一體機、可穿戴設備等領域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人工智能終端產品。重慶也提出,強化新一代智能終端和智能裝備、智能芯片和智能傳感器等人工智能產品供給。
河北工業和信息化廳日前發布消息稱,今年河北將提升電子信息制造業創新能力,梳理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實科技需求,研究形成產業技術需求清單,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發揮創新平臺作用,聚集創新要素資源,推進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