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4位知情的美國官員當天透露稱,特朗普政府計劃在2026財年(10月1日起)將美國務院預算減半,削減超過300億美元。
另一份內部備忘錄顯示,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美國政府正在考慮關閉至少27個主要位于非洲和歐洲的使團,其中10個是大使館,其余是領事館。該計劃還要求優化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部分職位。
2025年2月,特朗普在第二次入主白宮后指派“政府效率部”對美國財政部、國防部等十余個聯邦政府部門進行查賬。該部門的實際負責人馬斯克最初承諾團隊可以將新財年的聯邦預算削減1萬億美元,但隨后又承認,預計將節省約1500億美元,規模僅為最初目標的15%?。
美國國務院前身為秘密通訊委員會、外交委員會、外交部,1789年改為現名,主要負責外交事務,在政府各部中居首席地位。截至2024年3月,該部門的雇員數量為227873人。
此次白宮總共要求國會取消拜登政府任內已經批準的93億美元對外援助計劃、公共廣播預算等項目,占所有對外援助的75%。
預計議員們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結束休會后復工時收到撤銷請求。屆時只要共和黨掌控的眾議院和參議院各自以簡單的多數通過表決,相關資金撥款就會被撤銷。
并非所有共和黨人都支持特朗普的要求。例如,來自農業大州的共和黨參議員反對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向美國農民購買小麥等產品的計劃,這些農產品被用于向國外饑荒人口提供糧食援助。
如果國會在收到請求后45天內不批準,特朗普政府將依法將已凍結的資金退還給各機構。特朗普在2018年第一個任期時也曾發出叫停150億美元對外援助的請求,但最終被參議院否決。
正如上述共和立法者所擔心的,受該計劃沖擊最大的是美國國際開發署,后者在此前已被并入國務院。根據一份法庭文件,特朗普政府將終止國際開發署90%以上的對外援助,屆時會對美國的非營利組織和承包商工作造成打擊。
國際開發署成立于1961年肯尼迪時期,依據當時國會通過的《對外援助法》而設立。此后國際開發署成為美國對外 “軟實力” 的重要工具之一,尤其針對第三世界國家輸出影響力和美式價值觀,包括扶持各種國外NGO、媒體組織、學術項目、科研項目。美國政府長期以來認為通過對外援助,使得目標國的政權和經濟穩定,有利于建立聯盟關系,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美國資深外交官們擔憂,這一計劃會沖擊美國在國際上的“軟實力”。還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共和黨議員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措施將破壞選民支持特朗普的最大原因——改善美國經濟。
負責監督解散國際開發署的官員摩洛哥(Peter Marocco)已不在國務院工作。民主黨參議員Brian Schatz近日發布聲明表示,摩洛哥的“行動剝奪了世界各地數百萬人的救生援助,并危及到美國在我們合作伙伴中的信譽?!?/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