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海關總署周一公布數據稱,以美元計,3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2.4%,增速較1-2月提升10.1個百分點;進口同比下降4.3%,降幅較1-2月收窄4.1個百分點,當月實現貿易順差1026.4億美元。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3月出口繼續保持正增長背后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當前外需韌性較強。可以看到,3月韓國、越南出口都保持較強增長態勢。二是2月和3月美國對華加征關稅,傳導至出口端需要一定時間,對3月出口的擾動效應還不明顯。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首席分析師楊暢對界面新聞表示,從絕對金額來看,3月出口額為3139.1億美元,高于前2個月均值約2700億美元,在年內環比上行的同時,由于上年基數偏弱,推高了同比增速的表現。
海關數據顯示,1-3月,中國前三大出口市場分別是東南亞聯盟、歐盟和美國,其中,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8.1%,對美國出口增長3.1%,對歐盟出口增長4.5%。
王青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提到,鑒于前期加征關稅影響將在4月有比較明顯的體現,且在4月9日之后裝船或飛機并運往美國的貨物都將適用新關稅,4月中國對美出口或會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與此同時,在特朗普政策發起全球貿易戰的背景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都會受到嚴重沖擊,短期內外需有可能整體放緩。4月我國出口將出現較大幅度同比負增。考慮到美國關稅政策還在劇烈變化過程中,目前很難對這場關稅震蕩對我國出口的影響作出精確測算。”他分析稱。
對于進口降幅的收窄,王青表示,主要原因是日歷天數和工作日差異的影響消退,而進口增長動能仍然偏低。
“一方面,近期官方制造業PMI指數中的進口指數仍處于收縮區間,顯示內需不振對進口的影響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歷史數據顯示,貿易戰對進口的傳導速度較快。”王青說。
往后看,他提到,考慮到中國對外貿易具有“大進大出”的特征,加工貿易占比較高,外部經貿環境變數驟然加大后,在壓低我國出口增速的同時,必然會對進口有較大的影響,預計4月中國進口同比降幅有可能顯著擴大至兩位數。
海關總署當天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來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同比增長5.8%,進口同比下降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