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隔夜美股三大指數高開低走,科技“七巨頭”集體走低,微軟跌0.92%,蘋果跌4.98%,英偉達跌1.37%,亞馬遜跌2.62%,谷歌C跌1.78%,Meta跌1.12%,特斯拉跌4.9%。蘋果股價在四個交易日內暴跌23%,市值縮水至2.59萬億美元,而微軟以2.64萬億美元的總市值超越蘋果,登頂全球第一。這是自2023年1月以來,微軟首次奪回全球市值第一寶座。
從4月2日起,蘋果股價已經從223.8美元已經跌至172.4美元,四天內市值蒸發超77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5萬億元。其中僅在4月3日單日,蘋果就暴跌了9.32%,市值蒸發近1500億美元,創2022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蘋果股價的崩跌始于特朗普政府宣布的 “對等關稅” 政策。根據政策,中國產能占比超90%的iPhone面臨累計54%的關稅,越南、印度等替代產能也分別被加征46%和26%的關稅。花旗測算顯示,若無法獲得豁免,蘋果毛利率可能從27%驟降至18%,年利潤或減少78.5億美元。關稅沖擊直接動搖了投資者信心。
蘋果更深層的危機來自創新乏力。此前,因蘋果AI功能未在中國推出、折疊屏技術滯后、Siri用戶體驗遭詬病等原因。摩根士丹利已將蘋果目標價從252美元下調至220美元。
反觀微軟憑借 “智能云+AI” 戰略實現逆勢增長。其核心業務Azure云服務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長32%,AI服務收入更是飆升178%,推動智能云部門營收達278.3億美元,占總營收比重提升至40%。OpenAI合作帶來的Copilot Pro等產品已成為企業級AI市場的標桿。
今年以來,全球資本市場經歷了一場劇烈的市值洗牌。蘋果和英偉達輪番登上 “全球市值第一” 的寶座。英偉達曾在1月觸及3.66萬億美元的歷史峰值,但隨后因AI芯片需求增速放緩和市場競爭加劇,市值在3月縮水至2.82萬億美元。尤其是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的技術突破引發市場對 “英偉達依賴癥” 的質疑,導致其市值蒸發超1.9萬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