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進低空信息基礎設施、5G—A、6G、量子保密通信等標準研究】4月8日,工信部印發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的通知。通知提出,優化完善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北斗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標準,統籌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通用、關鍵技術、產品服務、行業應用、安全治理等標準制定,助力突破一批面向融合應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產品。加快構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標準體系,推進5G—A、低空信息基礎設施、6G、量子保密通信等標準研究。開展先進金屬、先進非金屬、先進高分子等新材料,關鍵零部件、智能化網聯化技術、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能源汽車,特殊行業應用等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醫療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高端裝備,綠色智能船舶、深海極地裝備等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低空產業、大飛機等民用航空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先進工藝、試驗方法、重點產品、典型應用、安全等標準研制。
【機會前瞻】
4月8日,工信部印發《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工作要點》提出 "人工智能+標準化" 戰略,明確利用大模型技術賦能標準預研、編制和實施全流程,預計將標準制定效率提升30% 以上。與此同時,同步啟動的算力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建設,將通過統一算力互聯互通協議,推動東數西算工程實現跨區域協同,預計到2025年形成50項以上核心標準。
《工作要點》明確將 “因地制宜建設低空信息基礎設施” 列為培育新興產業的核心任務之一。這一政策方向與《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形成戰略呼應,要求加快構建覆蓋低空通信、導航、氣象監測的 “五張網” 體系,推動5G-A通感一體技術在低空場景的規模化應用。
具體而言,在低空智聯網標準體系方面,制定5G-A通感一體基站技術標準,規范低空通信協議(如MAVLink、SBUS)和感知融合算法,實現空天地多網協同。同時,建立低空飛行數據平臺標準,統一三維高精度地圖、氣象數據接口,提升空域規劃評估和飛行計劃管理能力。在安全防控系統建設上,推動雷達、光電等低空監測設備標準化,制定無人機反制裝備技術規范,強化空域安全管理。
《工作要點》的發布,將加快低空裝備全生命周期標準落地,低空經濟的發展也將從 “野蠻生長” 邁入 “規范發展” 新階段。對低空經濟領域的相關企業,尤其是在航空器整機與核心部件,基礎設施與服務方面布局較早的公司形成利好。
低空經濟已連續三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 “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當前,低空經濟技術突破與商業化進程加速。目前,低空經濟領域eVTOL垂直起降飛行器發展最為迅速,在全球范圍內,各國積極推進eVTOL行業,以期在未來城市空中交通領域占據有利地位,全球約有300多家eVTOL飛行器研發企業。機構預計,2023年至2028年,eVTOL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46.2%,到2028年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54億美元,顯示出巨大的增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