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盤,種植業上漲8.56%,繼昨日高歌猛進之勢繼續領漲各大板塊。截至上午收盤,糧食ETF(159698)上漲6.17%。深度剖析一下呢,緊密跟蹤國證糧食指數的糧食ETF(159698)對于種植業的行業覆蓋度高達47.13%,打包一攬子種植業。持倉股層面,種植業前幾大持倉股如隆平高科(占比8.55%)、北大荒(占比7.85%)、荃銀高科(占比5.26%)等表現迅猛。(注:行業分類為申萬二級分類,個股僅作示例,不構成投資建議)
投資者們好奇,“以我為主”的種植業為何能夠在市場寬幅震蕩下成為“逆行者”,又為何持續 “領漲”呢?
行情的核心驅動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財政部發布關稅政策調整——對主要農產品實施差異化進出口稅率管理,自4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覆蓋大豆、玉米等農產品,我國對美依賴度較大的品種如大豆(20%)、棉花(11%)等,受關稅影響較大;另一方面,昨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政策出臺,也為糧食板塊的上漲加了一腳油門。
01 關稅政策下,糧食板塊為何領漲?
一方面呢,農產品的進口替代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呢,避險情緒升溫,種植業的防御價值進一步凸顯。
?進口替代加速,國產份額提升
美國農業對出口依賴度極高(農產品出口占商品總額 10%-20%),而中國是其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隨著我國反制關稅落地,美豆、美玉米進口完稅價格飆升超 30%,短期進口量或銳減 40% 以上,國內多種農產品原料價格已開啟上漲通道,或直接利好上游種植與加工環節。
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涌入推升估值
外部貿易摩擦加劇市場不確定性,糧食板塊因需求剛性和低估值特性吸引避險資金。
在復雜的國際糧食安全格局下,政策組合拳正重塑國內農業產業鏈價值分配,為種植等農業主題創造結構性機會。與此同時,在避險情緒升溫的市場環境下,種植行業展現出一定的防御價值。
02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對糧食板塊有何催化呢?
在關稅靴子落地后,高層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出臺,計劃到2027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到2035年取得顯著顯著成效;到本世紀中葉,農業強國全面建成。
??政策驅動糧食產能提升,種業與種植企業直接受益?
規劃明確將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提出“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要求嚴守耕地紅線、擴大高標準農田建設(2027年目標10.75億畝)。這將直接推動種業(生物育種技術產業化)、糧食種植(規模化經營)及配套農機裝備需求增長。例如,種業龍頭(如隆平高科、大北農)受益于種源自主可控政策,而北大荒等耕地資源企業因土地價值重估預期升溫
糧食儲備與加工環節政策加碼,產業鏈韌性增強?
規劃將生物育種產業化列為重點任務,支持種業企業研發耐除草劑、抗病害等突破性品種。例如,先正達集團中國研發的耐鹽堿水稻已進入商業化推廣階段,2025年計劃覆蓋1.1億畝鹽堿地,單產提升15%-20%。政策明確對種業聯合攻關項目給予稅收減免,推動隆平生物、大北農等企業研發投入增長。
板塊估值修復可期
在全球糧食危機加劇(極端氣候、地緣沖突)的背景下,糧食板塊或成為資金避險選擇。政策明確“糧食自給率提升至98%以上”,國內糧價預期上行,推動種植鏈企業盈利改善。糧食板塊估值有望上升。此外,規劃落地后財政補貼、專項債等資金支持將進一步強化板塊熱度
對于投資者而言,結合糧食ETF(159698)對上游種植鏈的覆蓋,構建"種植+養殖"雙輪驅動組合,或是把握農業供給側改革紅利的優質策略。與此同時呢,投資者也可借道畜牧ETF(159867),一鍵把握以我為主的短期投資邏輯
相關ETF:
糧食ETF(159698)
畜牧ETF(159867)
風險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