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智駕狂飆,年輕人遭遇“驚魂歷險記”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智駕狂飆,年輕人遭遇“驚魂歷險記”

一些車企對智駕的夸張宣傳,讓不少消費者覺得智駕已經可以替代人類大腦的決策,尤其是在高速路段等復雜高風險路況。

文 | Tech星球 王琳 任雪蕓 翟元元 林京 陳橋輝 張寧洢

5天前,一輛小米SU7 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導致3名司乘人員身亡,目前事故仍在調查。

4月1日,小米公司發布聲明稱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后發出提醒并開始減速。隨后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并操控車輛轉向,隨后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后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智能駕駛,無疑是新能源汽車下半場角逐的核心突破點,肩負著提高駕駛效率、解放人類雙手的使命;但同時,一些車企對智駕的夸張宣傳,讓不少消費者覺得智駕已經可以替代人類大腦的決策,尤其是在高速路段等復雜高風險路況。

事故因此頻發,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涉及自動駕駛系統的致命事故同比增長27%。

智駕,全稱智能輔助駕駛,不過為了宣傳方便,車企們在宣傳時默契地去掉了“輔助”兩個字,智能駕駛、智能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等概念變得模糊。

根據國際公認的劃分標準,汽車自動駕駛可分為六個等級:L0級到L5級,等級越高意味著自動化程度越高。其中,L0,對應完全手動駕駛,L1是輔助駕駛,L2是部分自動駕駛,L3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L4是高度自動駕駛,L5是完全自動駕駛。

但是,國內大部分智駕功能只局限在L2級別,好一點的到達L2.5級別,能夠到達L3級的幾乎沒有。

而L3級別也只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而非完全自動駕駛。這也是責任劃分的關鍵點,《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試行)》規定,L2級及以下車輛的事故責任由駕駛員承擔,除非能證明系統存在設計缺陷。而L3級及其以上,車企則需要承擔一定責任。

喜歡擁抱新生事物和新技術的年輕人,成了智駕的嘗鮮者,一些人盲目相信智駕,甚至依賴智駕。為此,Tech星球訪談了多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年輕人,有人因智駕踩過坑,交過學費,買過教訓,甚至是經歷“生死驚魂”的險情。

這些年輕人逐漸意識到,任何狀態下,都應該把安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依賴硬件設備、算法等多重因素的機器決斷,不能盲目相信一些被吹得天花亂墜、尚不成熟的智駕。

高速突遇路障,NOA退出,兩秒驚魂脫險

講述人:上班族,駕齡:5年

去年下半年,我開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從北京去外地,導航顯示路況很通暢,雖然有一些大貨車,但總的來說車流量不算大。

之前多次在相對低的速度下,斷斷續續地使用過城區NOA,遇到過一些掉頭過不去,以及掉頭走到非機動車道的情況,但都沒出什么事故。

所以開到京哈高速上,我很放心地打開了高速NOA功能。那段高速路程大概有接近200公里,我設定的時速是120公里,前半段路況很好,除了變道和超車的邏輯比較奇怪,整體感覺還是比較平穩,沒什么危險。

但隨后連續幾次遇到前方修路,車輛多次突然降級,因為當時高速車不多,加上我及時接管,也沒出什么問題,所以只要走出修路路段后,我還是繼續打開了NOA功能。

然后,我在后面就經歷了非常驚險的情況。當時我在最左側車道,后面有個貨車,隔壁車道也有輛貨車。我的車突然預警,我看到前方出現了修路的路障,也就一兩秒的時間,車輛就自己退出了NOA,讓我接管,還好我注意力算是集中,往右打了一把方向盤,幾乎貼著隔壁的貨車鉆了出去。

當時完全沒有思考的時間,全憑本能動作,還好路障不太長,我能鉆出去,并快速調整到遠離貨車的車道,避免了事故。但這次之后,我就不敢在高速路段使用NOA功能了。

出匝道路口智駕不會變道,避讓不及發生剮蹭

講述人:上班族,駕齡:7年

前年年底的時候,我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之前一直開的都是燃油車,也沒什么智能駕駛的功能,換了新能源車后就覺得很新鮮,想多用下銷售介紹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在我提車半個月時,有次在路上看前后都沒車,我就打開了城區的輔助駕駛功能,車機也提示我進入了領航輔助階段,就這么平穩地走了一段路。

后面按照地圖顯示,我應該出匝道進入別的道路了,但車還在最左側的道路上,我當時想,可能它設置的變道時間比較晚,但一直到距離匝道口只有500米時,它還沒有變道,而且車流量也開始變大了,我就有點慌了。

我通過方向盤上的按鈕給了兩次指令,但都沒變過道去,當時我慌得不行,只想到不能錯過出口,就自己往右變道,因為排隊的車比較多,預留變道的距離又很短,我沒把握好方向盤,壓著車道的導流線擦到了匝道的墻,還好當時車速不快,所以車身擦的并不嚴重。

不過,更讓我后怕的是,當時差點兒導致后面的車追尾,突然連續變道,也被很多車“嘀”了。

當時,我也是第一次使用智能輔助駕駛,而且過于信任軟件了。這兩年,我對這種功能只會在一些相對安全的場景下使用,而且會及時去干預它。

經常遇到智駕決策不合常理,險些追尾

講述人:在讀研究生,駕齡:1年

我是不怎么信任智駕的那批人。就體驗來看,自動泊車好用,這個我會用,開高速或高架偶爾拿個東西、喝瓶水、回復一下消息時,我會用智駕幫我代開一段,還有智駕在高架堵車路段比較省事,不需要人頻發踩剎車和油門。但城區意義不大,L2級別智駕在復雜路況處理能力,我感覺很一般。

購買智駕車是因為當地的車牌政策,純電新能源免費綠牌,其他車型則需要較大的費用。

可能因為我自己是計算機科學專業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算法,但不是智駕算法,我個人比較謹慎,對開車這種場景下的應用,要求會高一些,畢竟哪怕準確率達到99%,出現1%的錯誤時,我希望控制權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由機器做決策,畢竟車輛如果出事故,后果還是很嚴重的。所以,我會使用智駕算法,但會時刻監督并進行接管,不會完全信任智駕算法。

雖然,使用智駕目前還沒遇到過什么事故,但發現智駕出現決策不合常理的情況時有發生。比如,在高架的智駕過程中,側前方有車輛,即將進入匝道下高架,人眼結合經驗以及語音播報提示前方有長實線,應盡快變道,智駕嚴格按照限速來開,變道超車速度非常慢,等到實線時,算法為了不違反交規終止超車并減速,但當時我正后方有一輛車在跟著我跑,我正前方車道沒有車輛,所以突然減速顯然不合常理,容易引發追尾事故。

還有一次,在市區道路中,為了避讓其他車輛占我的車道行駛,智駕避讓右車占道往左打方向,但我左側有一輛車,方向幅度超過了人打方向幅度,我判斷有蹭車風險于是一把搶過方向盤控制。

此外,還有一些場景,包括看到一些頭部新能源車企開智駕功能的違章行駛,以及所有的視頻直播,以及自己的體驗來看,目前的智駕都不如人開的好,缺少經驗判斷,開車過于死板,但過于靈活又不能保證安全,那不如我自己開。

我覺得,新手司機還是老老實實練車,智駕是輔助駕駛,是省力的,而不能依賴它,因為它開的不如人,新手依賴智駕遇到緊急情況會缺乏判斷和處理經驗,容易出事故。

識別雪糕桶不精準,不敢完全托付給智駕

講述人:上班族,駕齡17年

我是兩三年前,就開始體驗新能源汽車智駕功能了,平時租車也使用過好幾家不同品牌車企的智駕功能。

就智駕體驗而言,高速上感覺都大差不差,各家車企的智駕功能也沒有印象特別深的地方。

使用智駕過程中,偶爾也遇到過一些狀況。有一次晚上,我開著一輛新能源車,在無路燈鄉間小路行駛的時候,智駕給我來個主動急剎,我沒看到路上有什么障礙,但不知道車是不是感應到了什么東西,還誤識別啟動了主動急剎車,嚇我了一跳。

個人覺得,精準識別是大多數車企智駕功能有待提高的地方,我開過兩輛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車,在識別雪糕桶方面都不精準。所以,那種施工路段我是蠻有體會的,碰到特殊情況肯定是提早接管自己駕駛了。

小米事件后,我對智駕的態度肯定是更謹慎了,絕不會脫離方向盤,視線不在路面上的。現階段智駕肯定還是不能跟老司機比。確實就是輔助駕駛,給你多一點信息反饋、警告提醒什么的,長途時減輕疲勞,也就這樣,完全托付給智駕不敢的。

輕信銷售忽悠智駕功能,新手司機險釀悲劇

講述人:剛畢業大學生,駕齡: 2年

“帥哥,這款車的智駕系統可是L3級別的,在高速上完全能解放雙手,比你導師還靠譜!” 去年年底購車時,一家新能源車4S店的銷售小王拍著胸脯向我保證。

當時,我望著展臺上那輛流線優美的新能源車,腦海里已經浮現出自己在高速路上享受智駕樂趣的愜意畫面。可沒想到,智駕功能差點讓我出了事。

我是一名畢業不到一年的大學生,拿到駕照也才一年多,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對汽車的新科技充滿了好奇。于是,在銷售的一頓忽悠之下,入手了一輛宣傳智駕功能超厲害的新能源汽車。

一個周末,我開車去鄰市找朋友玩。在高速道路上,像往常一樣開啟了高速NOA。當時路況不錯,車輛不多,智駕系統控制著車速和跟車距離,我甚至還抽空回了幾條工作消息。

就在我逐漸放松警惕時,前方一輛貨車突然變道,還掉落了一個大型貨物。按常理,車輛的智駕系統應該迅速做出制動反應。可那一刻,車輛居然毫無反應,眼看著就要撞上,我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后背冷汗直冒。

千鈞一發之際,我猛地回過神,雙手迅速握住方向盤,猛踩剎車。刺耳的剎車聲響起,車子在距離貨物不到半米的地方停了下來。那一刻,我癱坐在駕駛座上。

這次經歷之后,我去社交平臺上找到了不少博主因為車輛智駕功能導致事故的經歷,發現車輛銷售宣傳時號稱能應對各種復雜路況的智駕,實際上并不完全靠譜。特別是,銷售在宣傳時,夸大了它的功能,讓我誤以為可以完全依賴它。

為把車賣出去,一些車企的銷售,除了宣傳夸大智駕功能,還有一些套路。我在購車時,試駕路段選在新修的一條濱江大道,銷售小王讓我開啟智駕功能,“你看,雙手離開方向盤也沒關系”,他示范性地松開手,車輛依舊保持車道居中。后來我才知道,這可能是他們專門針對試駕路段,在智駕方面做的優化,讓消費者覺得“哇塞”。

搞清智駕的邊界,避開雷區

講述人:上班族 ,駕齡8年

我是一名擁有13萬公里駕駛紀錄的女司機。今年3月剛接觸智駕,至今駕駛經驗累計不足100公里。開啟智駕有時候是想偷懶,或者有信息需要回復的時候,有時候純粹體驗智駕效果。使用智駕一般場景有兩種:高速上車不多的時候,或者城市里車不多的時候。

智駕體驗下來,有一些驚喜的地方,也有讓人失望的不足之處。驚喜在于,不管高速,還是城市道路,智駕比較靈敏了,尤其是自動泊車。

失望在于,首先,遇到過兩次車自動變道到高速輔路和公交車道,其實變道后就沒路了,我不得不退出智駕;其次,因為交規限速,我經常嫌它慢。

除了這幾個場景,我基本智駕一小會兒,就要退出自己駕駛了。智駕沒有我開得快,我想超車的時候,智駕并不想,所以也退出了。

買車之前,去試駕體驗智駕,對智駕還是一無所知,覺得它無所不能。自己買車了以后,從智駕手冊視頻上了解到了智駕的邊界,真的只是輔助駕駛,我覺得這個認知很重要。

其實,智駕安全提示已經做得不錯,我覺得路況挺好的時候,它都提醒注意前方路況,司機分心也會提早進行安全提示。

有幾個場景,我是避免不用智駕功能的,第一,晚上燈光不足、道路線路不清晰時;其次,車上帶著老人孩子時,因為我智駕經驗不多,我不知道會出現什么不確定的情況,所以帶人時我寧愿自己開。

晚上、高速修路,我覺得這都是智駕要避免的雷區。新車提車后,也不要立刻體驗智駕功能,一定要看完APP里智駕學習手冊,并且通過“考試”才可以開啟智駕。

這次小米車禍事件后,我對智駕態度沒有特別的變化,因為我一直都是持謹慎態度,會繼續探索智駕能夠帶來的便利性邊界,但不會幻想智駕能夠替代我駕駛。

對智駕產生依賴心理,麻痹大意差點撞車

講述人:上班族,駕齡:2年

一開始買車的時候,我只購買了普通的輔助駕駛功能,今年升級了更全面的智駕功能。

升級之后,我還蠻開心的,趕緊使用了兩次側方停車和倒車入庫,確實要比自己開要方便,但車停得有些歪,因為它對停車框識別其實沒那么準確。

而且,輔助停車也遇到過BUG,有一次車機顯示識別出來的車位,一會兒有一會兒沒有。當時,我還是使用了自動停車,不過腳一直在剎車上踩著,倒車眼看著馬上要撞到旁邊的車上了,車機還是沒有轉向或者減速,我一腳剎車防止了撞到后車上,不然都不知道怎么賠。

后面我也嘗試了更多的功能,但嘗鮮的過程中卻差點出事故。在一次正常行駛過程中,有右向車要加我塞,我不想讓,就給了一點油門,但是輔助駕駛就緊急制動急剎了,后車差點撞我車上,幸好距離不是太近。

因為知道開輔助駕駛后,會有防撞預警,有時候距離前車太近,或者和前車的距離快速減小時會提醒,心里就可能有點依賴智駕功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麻痹大意。在一次正常行駛過程中,變道之后,前車突然急剎車,結果系統沒有提醒,因為開車的過程中是有一段反應距離的,反應過來之后離前車已經很近了,于是我就急踩剎車,差點追尾了,確實挺嚇人的。

這幾次小事故,讓我對智駕這個事兒更謹慎了,現在哪怕是開智駕也要時刻集中注意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智駕狂飆,年輕人遭遇“驚魂歷險記”

一些車企對智駕的夸張宣傳,讓不少消費者覺得智駕已經可以替代人類大腦的決策,尤其是在高速路段等復雜高風險路況。

文 | Tech星球 王琳 任雪蕓 翟元元 林京 陳橋輝 張寧洢

5天前,一輛小米SU7 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導致3名司乘人員身亡,目前事故仍在調查。

4月1日,小米公司發布聲明稱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后發出提醒并開始減速。隨后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并操控車輛轉向,隨后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后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智能駕駛,無疑是新能源汽車下半場角逐的核心突破點,肩負著提高駕駛效率、解放人類雙手的使命;但同時,一些車企對智駕的夸張宣傳,讓不少消費者覺得智駕已經可以替代人類大腦的決策,尤其是在高速路段等復雜高風險路況。

事故因此頻發,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涉及自動駕駛系統的致命事故同比增長27%。

智駕,全稱智能輔助駕駛,不過為了宣傳方便,車企們在宣傳時默契地去掉了“輔助”兩個字,智能駕駛、智能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等概念變得模糊。

根據國際公認的劃分標準,汽車自動駕駛可分為六個等級:L0級到L5級,等級越高意味著自動化程度越高。其中,L0,對應完全手動駕駛,L1是輔助駕駛,L2是部分自動駕駛,L3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L4是高度自動駕駛,L5是完全自動駕駛。

但是,國內大部分智駕功能只局限在L2級別,好一點的到達L2.5級別,能夠到達L3級的幾乎沒有。

而L3級別也只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而非完全自動駕駛。這也是責任劃分的關鍵點,《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試行)》規定,L2級及以下車輛的事故責任由駕駛員承擔,除非能證明系統存在設計缺陷。而L3級及其以上,車企則需要承擔一定責任。

喜歡擁抱新生事物和新技術的年輕人,成了智駕的嘗鮮者,一些人盲目相信智駕,甚至依賴智駕。為此,Tech星球訪談了多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年輕人,有人因智駕踩過坑,交過學費,買過教訓,甚至是經歷“生死驚魂”的險情。

這些年輕人逐漸意識到,任何狀態下,都應該把安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依賴硬件設備、算法等多重因素的機器決斷,不能盲目相信一些被吹得天花亂墜、尚不成熟的智駕。

高速突遇路障,NOA退出,兩秒驚魂脫險

講述人:上班族,駕齡:5年

去年下半年,我開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從北京去外地,導航顯示路況很通暢,雖然有一些大貨車,但總的來說車流量不算大。

之前多次在相對低的速度下,斷斷續續地使用過城區NOA,遇到過一些掉頭過不去,以及掉頭走到非機動車道的情況,但都沒出什么事故。

所以開到京哈高速上,我很放心地打開了高速NOA功能。那段高速路程大概有接近200公里,我設定的時速是120公里,前半段路況很好,除了變道和超車的邏輯比較奇怪,整體感覺還是比較平穩,沒什么危險。

但隨后連續幾次遇到前方修路,車輛多次突然降級,因為當時高速車不多,加上我及時接管,也沒出什么問題,所以只要走出修路路段后,我還是繼續打開了NOA功能。

然后,我在后面就經歷了非常驚險的情況。當時我在最左側車道,后面有個貨車,隔壁車道也有輛貨車。我的車突然預警,我看到前方出現了修路的路障,也就一兩秒的時間,車輛就自己退出了NOA,讓我接管,還好我注意力算是集中,往右打了一把方向盤,幾乎貼著隔壁的貨車鉆了出去。

當時完全沒有思考的時間,全憑本能動作,還好路障不太長,我能鉆出去,并快速調整到遠離貨車的車道,避免了事故。但這次之后,我就不敢在高速路段使用NOA功能了。

出匝道路口智駕不會變道,避讓不及發生剮蹭

講述人:上班族,駕齡:7年

前年年底的時候,我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之前一直開的都是燃油車,也沒什么智能駕駛的功能,換了新能源車后就覺得很新鮮,想多用下銷售介紹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在我提車半個月時,有次在路上看前后都沒車,我就打開了城區的輔助駕駛功能,車機也提示我進入了領航輔助階段,就這么平穩地走了一段路。

后面按照地圖顯示,我應該出匝道進入別的道路了,但車還在最左側的道路上,我當時想,可能它設置的變道時間比較晚,但一直到距離匝道口只有500米時,它還沒有變道,而且車流量也開始變大了,我就有點慌了。

我通過方向盤上的按鈕給了兩次指令,但都沒變過道去,當時我慌得不行,只想到不能錯過出口,就自己往右變道,因為排隊的車比較多,預留變道的距離又很短,我沒把握好方向盤,壓著車道的導流線擦到了匝道的墻,還好當時車速不快,所以車身擦的并不嚴重。

不過,更讓我后怕的是,當時差點兒導致后面的車追尾,突然連續變道,也被很多車“嘀”了。

當時,我也是第一次使用智能輔助駕駛,而且過于信任軟件了。這兩年,我對這種功能只會在一些相對安全的場景下使用,而且會及時去干預它。

經常遇到智駕決策不合常理,險些追尾

講述人:在讀研究生,駕齡:1年

我是不怎么信任智駕的那批人。就體驗來看,自動泊車好用,這個我會用,開高速或高架偶爾拿個東西、喝瓶水、回復一下消息時,我會用智駕幫我代開一段,還有智駕在高架堵車路段比較省事,不需要人頻發踩剎車和油門。但城區意義不大,L2級別智駕在復雜路況處理能力,我感覺很一般。

購買智駕車是因為當地的車牌政策,純電新能源免費綠牌,其他車型則需要較大的費用。

可能因為我自己是計算機科學專業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算法,但不是智駕算法,我個人比較謹慎,對開車這種場景下的應用,要求會高一些,畢竟哪怕準確率達到99%,出現1%的錯誤時,我希望控制權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由機器做決策,畢竟車輛如果出事故,后果還是很嚴重的。所以,我會使用智駕算法,但會時刻監督并進行接管,不會完全信任智駕算法。

雖然,使用智駕目前還沒遇到過什么事故,但發現智駕出現決策不合常理的情況時有發生。比如,在高架的智駕過程中,側前方有車輛,即將進入匝道下高架,人眼結合經驗以及語音播報提示前方有長實線,應盡快變道,智駕嚴格按照限速來開,變道超車速度非常慢,等到實線時,算法為了不違反交規終止超車并減速,但當時我正后方有一輛車在跟著我跑,我正前方車道沒有車輛,所以突然減速顯然不合常理,容易引發追尾事故。

還有一次,在市區道路中,為了避讓其他車輛占我的車道行駛,智駕避讓右車占道往左打方向,但我左側有一輛車,方向幅度超過了人打方向幅度,我判斷有蹭車風險于是一把搶過方向盤控制。

此外,還有一些場景,包括看到一些頭部新能源車企開智駕功能的違章行駛,以及所有的視頻直播,以及自己的體驗來看,目前的智駕都不如人開的好,缺少經驗判斷,開車過于死板,但過于靈活又不能保證安全,那不如我自己開。

我覺得,新手司機還是老老實實練車,智駕是輔助駕駛,是省力的,而不能依賴它,因為它開的不如人,新手依賴智駕遇到緊急情況會缺乏判斷和處理經驗,容易出事故。

識別雪糕桶不精準,不敢完全托付給智駕

講述人:上班族,駕齡17年

我是兩三年前,就開始體驗新能源汽車智駕功能了,平時租車也使用過好幾家不同品牌車企的智駕功能。

就智駕體驗而言,高速上感覺都大差不差,各家車企的智駕功能也沒有印象特別深的地方。

使用智駕過程中,偶爾也遇到過一些狀況。有一次晚上,我開著一輛新能源車,在無路燈鄉間小路行駛的時候,智駕給我來個主動急剎,我沒看到路上有什么障礙,但不知道車是不是感應到了什么東西,還誤識別啟動了主動急剎車,嚇我了一跳。

個人覺得,精準識別是大多數車企智駕功能有待提高的地方,我開過兩輛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車,在識別雪糕桶方面都不精準。所以,那種施工路段我是蠻有體會的,碰到特殊情況肯定是提早接管自己駕駛了。

小米事件后,我對智駕的態度肯定是更謹慎了,絕不會脫離方向盤,視線不在路面上的。現階段智駕肯定還是不能跟老司機比。確實就是輔助駕駛,給你多一點信息反饋、警告提醒什么的,長途時減輕疲勞,也就這樣,完全托付給智駕不敢的。

輕信銷售忽悠智駕功能,新手司機險釀悲劇

講述人:剛畢業大學生,駕齡: 2年

“帥哥,這款車的智駕系統可是L3級別的,在高速上完全能解放雙手,比你導師還靠譜!” 去年年底購車時,一家新能源車4S店的銷售小王拍著胸脯向我保證。

當時,我望著展臺上那輛流線優美的新能源車,腦海里已經浮現出自己在高速路上享受智駕樂趣的愜意畫面。可沒想到,智駕功能差點讓我出了事。

我是一名畢業不到一年的大學生,拿到駕照也才一年多,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對汽車的新科技充滿了好奇。于是,在銷售的一頓忽悠之下,入手了一輛宣傳智駕功能超厲害的新能源汽車。

一個周末,我開車去鄰市找朋友玩。在高速道路上,像往常一樣開啟了高速NOA。當時路況不錯,車輛不多,智駕系統控制著車速和跟車距離,我甚至還抽空回了幾條工作消息。

就在我逐漸放松警惕時,前方一輛貨車突然變道,還掉落了一個大型貨物。按常理,車輛的智駕系統應該迅速做出制動反應。可那一刻,車輛居然毫無反應,眼看著就要撞上,我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后背冷汗直冒。

千鈞一發之際,我猛地回過神,雙手迅速握住方向盤,猛踩剎車。刺耳的剎車聲響起,車子在距離貨物不到半米的地方停了下來。那一刻,我癱坐在駕駛座上。

這次經歷之后,我去社交平臺上找到了不少博主因為車輛智駕功能導致事故的經歷,發現車輛銷售宣傳時號稱能應對各種復雜路況的智駕,實際上并不完全靠譜。特別是,銷售在宣傳時,夸大了它的功能,讓我誤以為可以完全依賴它。

為把車賣出去,一些車企的銷售,除了宣傳夸大智駕功能,還有一些套路。我在購車時,試駕路段選在新修的一條濱江大道,銷售小王讓我開啟智駕功能,“你看,雙手離開方向盤也沒關系”,他示范性地松開手,車輛依舊保持車道居中。后來我才知道,這可能是他們專門針對試駕路段,在智駕方面做的優化,讓消費者覺得“哇塞”。

搞清智駕的邊界,避開雷區

講述人:上班族 ,駕齡8年

我是一名擁有13萬公里駕駛紀錄的女司機。今年3月剛接觸智駕,至今駕駛經驗累計不足100公里。開啟智駕有時候是想偷懶,或者有信息需要回復的時候,有時候純粹體驗智駕效果。使用智駕一般場景有兩種:高速上車不多的時候,或者城市里車不多的時候。

智駕體驗下來,有一些驚喜的地方,也有讓人失望的不足之處。驚喜在于,不管高速,還是城市道路,智駕比較靈敏了,尤其是自動泊車。

失望在于,首先,遇到過兩次車自動變道到高速輔路和公交車道,其實變道后就沒路了,我不得不退出智駕;其次,因為交規限速,我經常嫌它慢。

除了這幾個場景,我基本智駕一小會兒,就要退出自己駕駛了。智駕沒有我開得快,我想超車的時候,智駕并不想,所以也退出了。

買車之前,去試駕體驗智駕,對智駕還是一無所知,覺得它無所不能。自己買車了以后,從智駕手冊視頻上了解到了智駕的邊界,真的只是輔助駕駛,我覺得這個認知很重要。

其實,智駕安全提示已經做得不錯,我覺得路況挺好的時候,它都提醒注意前方路況,司機分心也會提早進行安全提示。

有幾個場景,我是避免不用智駕功能的,第一,晚上燈光不足、道路線路不清晰時;其次,車上帶著老人孩子時,因為我智駕經驗不多,我不知道會出現什么不確定的情況,所以帶人時我寧愿自己開。

晚上、高速修路,我覺得這都是智駕要避免的雷區。新車提車后,也不要立刻體驗智駕功能,一定要看完APP里智駕學習手冊,并且通過“考試”才可以開啟智駕。

這次小米車禍事件后,我對智駕態度沒有特別的變化,因為我一直都是持謹慎態度,會繼續探索智駕能夠帶來的便利性邊界,但不會幻想智駕能夠替代我駕駛。

對智駕產生依賴心理,麻痹大意差點撞車

講述人:上班族,駕齡:2年

一開始買車的時候,我只購買了普通的輔助駕駛功能,今年升級了更全面的智駕功能。

升級之后,我還蠻開心的,趕緊使用了兩次側方停車和倒車入庫,確實要比自己開要方便,但車停得有些歪,因為它對停車框識別其實沒那么準確。

而且,輔助停車也遇到過BUG,有一次車機顯示識別出來的車位,一會兒有一會兒沒有。當時,我還是使用了自動停車,不過腳一直在剎車上踩著,倒車眼看著馬上要撞到旁邊的車上了,車機還是沒有轉向或者減速,我一腳剎車防止了撞到后車上,不然都不知道怎么賠。

后面我也嘗試了更多的功能,但嘗鮮的過程中卻差點出事故。在一次正常行駛過程中,有右向車要加我塞,我不想讓,就給了一點油門,但是輔助駕駛就緊急制動急剎了,后車差點撞我車上,幸好距離不是太近。

因為知道開輔助駕駛后,會有防撞預警,有時候距離前車太近,或者和前車的距離快速減小時會提醒,心里就可能有點依賴智駕功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麻痹大意。在一次正常行駛過程中,變道之后,前車突然急剎車,結果系統沒有提醒,因為開車的過程中是有一段反應距離的,反應過來之后離前車已經很近了,于是我就急踩剎車,差點追尾了,確實挺嚇人的。

這幾次小事故,讓我對智駕這個事兒更謹慎了,現在哪怕是開智駕也要時刻集中注意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西县| 托克逊县| 宁夏| 固安县| 凤山县| 陈巴尔虎旗| 佛坪县| 文成县| 大厂| 鹿邑县| 红河县| 三门峡市| 正阳县| 乌拉特前旗| 和田市| 剑河县| 阿瓦提县| 昂仁县| 开封县| 建德市| 太原市| 乌鲁木齐县| 武定县| 海宁市| 绥江县| 利津县| 宣威市| 莱州市| 博乐市| 从化市| 虹口区| 千阳县| 沾化县| 鸡泽县| 汉源县| 舟山市| 广灵县| 宿州市| 天水市| 虞城县| 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