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中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面臨著各種情緒障礙和問題。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問題,是關系國家未來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面臨著焦慮、抑郁等健康問題困擾。青少年的心身健康教育亟待從“被動干預”轉向“主動預防”,從“單一模式”轉向“系統創新”。
4月3日下午,康弘藥業“弘康說——悅納自我·向陽而行”青少年心身健康公益科普講座在成都七中萬達學校及成都市第二十中學校成功舉行。邀請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身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周波教授和精神醫學中心主任醫師李靜教授,為兩所高中的1200余名高二年級學生家長講解青少年心身健康知識,幫助家長提升對青少年心身健康問題的科學認知,促進“家-校-醫-社”協同育人。
在高中生涯的承上啟下之年,家長如何幫助子女?
學習壓力和家庭環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兩大核心誘因。高二學生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之下,可能會出現自卑、焦慮甚至抑郁等情緒問題,危害心身健康,甚至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和人生軌跡產生負面影響。
講座中,兩位專家從多年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經驗出發,結合高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深入剖析常見心身健康問題的產生與預防。并從家長的角度出發,提供包括情緒管理、親子溝通在內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解決方案,還分享了幫助子女保持心身健康的方法與技巧。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解鎖親子溝通的“密碼”,科學認識青少年抑郁情緒
在成都七中萬達學校,周波教授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分享了一系列實用的家庭教育技巧,提醒家長在做好對子女的心理健康觀察的同時,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焦慮,認真傾聽,開展情緒疏導,更好地回應子女的情感和行為,做好學業壓力與身心健康的平衡管理。
在成都市第二十中學校,李靜教授講解了青少年抑郁的識別、診斷及治療策略。她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覺察、關注子女的變化,以一種平和接納的態度對待親子的相處過程,如懷疑子女遇到抑郁問題,一定要去正規的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精神心理科就診。
“家-校-醫-社”多方聯動,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為了改善青少年心身健康狀況,國家和社會各界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24年12月,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中國關心下一代藍皮書:中國關心下一代研究報告(2024)》強調,應推動“家-校-醫-社”多方聯動,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與宣傳。同時,各地也在積極整合家庭、學校、社區、醫院、專業機構等多方資源,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服務。
近年來,康弘藥業持續開展“弘康說”心身健康公益科普講座,積極普及健康知識,幫助更廣泛的人群樹立心理健康的觀念與意識,通過科學正確的方法進行自我調節,提高自身的心理抗壓能力,以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未來,康弘藥業還將繼續以“弘康說”公益項目為平臺,讓健康知識惠及更多民眾,助力社會健康事業進步,用實際行動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