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曹辛(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長、高級研究員)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當地時間4月2日宣布向貿易伙伴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其“向全世界征稅”的計劃終于落實。根據這一計劃,美國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此外,將對與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和地區征收不同的、更高的“對等關稅”。其中,中國、印度、韓國、歐盟等主要貿易伙伴面臨高達20%-46%不等的新一輪懲罰性關稅。
面對此種情形,中國必須以開放市場抵御特朗普的關稅,即:以開放國內市場為基礎,與相關國家合作形成事實上的關稅與經濟合作同盟,吸引更多外資來華,從而抵消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計劃帶來的不利影響。
特朗普“對等關稅”對中國是機會
首先,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對中國來說是機會。這是因為,美國的“對等關稅”是突出中國市場對全球重要意義的良機。客觀來看,和美國一樣,中國也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這是中國對世界經濟最大的的魅力之一,考慮到這一基本事實,就完全有理由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換一種思維了。
就特朗普來說,他此番實行“對等關稅”政策的依據是: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以低關稅的形式向世界貢獻其龐大且購買力強盛的國內市場。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其他國家經濟因此實現了繁榮并積累了大量財富,而美國的經濟卻凋零了,尤其是現代制造業。這就是特朗普一再強調的“世界剝削美國”理論的依據。而現在特朗普要實行“美國優先政策”發展美國自己,當然要充分利用關稅這個工具,一來限制他國相關產業產品進入美國以保護本國產業,同時從國外收取資金以發展、壯大本國的現代制造業。非如此,不能解決美國就業和產業衰落等問題,更不能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
然而,中國也同樣擁有巨大的市場,而且由于其人口基數的龐大,有能力購買外國產品的中產階級數量同樣十分巨大。現在,當特朗普以“對等關稅”形式部分關閉國內市場,并借國內市場收取國外巨額資金以發展自己時,中國市場對全球的重要意義就凸顯了,中國的潛在機遇就來了。
而且,除了關稅和市場外,中國在政治和外交上也必然是獲益者。因為特朗普確實很難繞開如下困境,即:如果特朗普向“全世界征稅”的政策只針對中國,那他無法“讓美國再次偉大”;如果特朗普全面落實其“向全世界征稅”的競選承諾,那他必將成為世界公敵。屆時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政治、外交方面,中國都將面臨巨大的機會,并會在相當程度上減輕特朗普對華高額關稅給中國帶來的損害。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到本月9號為止,當世界各國或世界主要經濟體就此輪“對等關稅”同美國的談判不成功或不順利時,中國一定會在國際社會大力運作統一戰線,聯合世界主要經濟體和欠發達地區共同對美。
因此,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對中國既是挑戰,更是巨大的機會。
開放市場是吸引外資的關鍵
將美國“對等關稅”由問題轉化為機遇的關鍵,是進一步開放中國的國內市場,不僅要有政策,更要以具體的相關法律法規相配套,這才是吸引外資的不二法寶。如此,才能真正吸引大量外資來華,并與之合作應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計劃。
近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并發表講話、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博鰲論壇開幕式上的發言、以及何立峰副總理在會見歐盟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時都明確表達了中國對外資進一步開放的意愿。
上周中國國家領導人對外資外企公布的新政策,本質上是三點,即:降低外資市場準入門檻;保障在華外資企業同等享受國民待遇;依法保護外企合法權益。而這三條是在華外企在中國所遇問題的根本,如果能夠切實落實這三條,則不僅會有更多外資來華,更是展現了與當前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全球化截然不同的立場和態度,考慮到中國國內的巨大市場,這將是中國對世界做出的重大貢獻。
丁薛祥上月在博鰲論壇開幕式的講話同樣涉及擴大制度性開放,并涉及具體行業以及對在華外企的跟蹤式服務。針對外資和外企,丁薛祥承諾:中國將穩步擴大制度性開放,繼續放寬外資市場準入,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的開放試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他還承諾將認真研究和解決外企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等方面反映的問題。
幾乎是與此同時,何立峰3月27日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時強調:中國愿同歐盟一道,妥善處理雙邊經貿分歧,共同抵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而謝夫喬維奇則在社交平臺X(前稱推特)寫道:歐中在解決雙邊和全球問題以及分歧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他還說:“我們需要切實重新平衡我們的貿易和投資關系。”何立峰的表態實際上是中國政府對歐盟發出的邀約,表達了共同對抗美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意愿。而歐盟的回答則是給予了積極回應。
上述講話表達的是中國政府對外資的立場和政策態勢,在特朗普已經公布了“對等關稅”計劃的背景下,上述政策需要有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文件,從而最大程度上抵消特朗普最新關稅政策的沖擊力,并盡快產生全球性的影響力,繼而將問題轉化為機遇。同時,以特朗普“對等關稅”為契機,加快推進與相關國家的合作。當前中國的重點合作地區應該放在東盟、日本、韓國以及歐盟。
筆者認為,只要中國以降低關稅、保障外企的國民待遇和依法行政為切入點,真正解除目前外資在國內的投資和發展障礙,大力放開中國市場,中國便完全有能力與相關國家合作形成事實上的關稅與經濟合作聯盟,相互合作,共同抵御、減輕美國“對等關稅”所帶來的沖擊,并促進共同發展。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