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大圓柱電池憑借其技術優勢正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在今年的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億緯鋰能副總裁、電池系統研究院院長江吉兵發表了演講。江吉兵表示,億緯鋰能的大圓柱電池已成功實現規模化應用,其大圓柱電池已裝車超5萬臺且保持零安全事故。在國內,億緯鋰能與多家主機廠積極展開合作。在國際市場上,更是成為寶馬新時代車型的電池供應商。”江吉兵認為大圓柱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優解。
?作為圓柱電池領域深耕二十年的企業,億緯鋰能憑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行業經驗,果斷選擇了大圓柱電池這一技術路線。在市場需求的牽引以及車企的大力推動下,大圓柱電池的市場份額正穩步增長。
大圓柱市場份額穩步推進
在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多元化競爭的態勢下,大圓柱電池起初因制造工藝復雜、量產難度極大,被視為 “理想主義” 的產物。特斯拉 4680 電池的量產多次延期,更是引發了行業對其前景的廣泛質疑。然而,億緯鋰能卻選擇了一條少有人涉足的道路:憑借技術沉淀突破極限制造,通過產業協同攻克系統集成的難題。
大圓柱電池的技術門檻極高,對制造工藝的要求近乎苛刻。以激光焊接工藝為例,其精度必須控制在微米級,這個精度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1/60。在焊接過程中,如果產生的金屬屑不能得到嚴格管控,將會導致電池單體缺陷率超過十億分之一,這對于量產而言幾乎是一項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億緯鋰能通過自主研發的無極耳低阻抗技術,將焊接工序優化到極致,同時構建了全流程質量監控體系,確保每一個電池單體都能達到 “零缺陷” 的標準。
億緯鋰能憑借二十余年技術積累,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底蘊,擁有全場景、全體系、全尺寸的圓柱電池產品及解決方案,并且持續圍繞超快充、高能量、高功率、長循環等關鍵方向進行技術攻關。
值得一提的是,億緯鋰能與寶馬的合作歷程也為大圓柱電池的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21年初,億緯鋰能開始立項為寶馬研發大圓柱電池,并在一年后正式成為寶馬大圓柱電池首發供應商。今年2月,寶馬正式宣布即將量產裝車大圓柱電池。對于該款電池的主力供應商億緯鋰能而言,在經歷寶馬近三年的電池驗證流程后,億緯鋰能即將啟動正式供貨,這將是其大圓柱電池規模應用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四大核心價值:重構產業生態的基石
大圓柱電池被視作 “全能選手”,源于其四大核心價值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底層邏輯的重構。
標準化:破解產能錯配的密碼
在過去十年間,動力電池產業長期深陷 “產能閑置” 與 “需求錯配” 的困境。大圓柱電池通過標準化設計與模塊化生產,將制造效率大幅提升 10 倍。其標準化的零部件與成組工藝,使電池成為汽車產業的 “標準插件”,通過模塊化設計實現跨車型適配。這種標準化能力,不僅降低了供應鏈的復雜程度,更使得車企將更多精力聚焦于核心技術創新。
原位升級:性能與成本的平衡術
大圓柱電池以固定的尺寸兼容多元化學體系,涵蓋LFP、 LMX及NCM的中鎳和高鎳等多種材料體系,不僅可以靈活調整電量和續航,還可以調整充電的時間和整車需求的不同功率?;诔墒斓牟牧掀脚_,電池系統的開發周期從傳統的18 - 24個月大幅縮短至3 - 6個月,研發費用更是驟降80%。這種 “原位升級” 能力,使車企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快速響應市場變化。例如,同一款車型既可以推出長續航版本,也能夠提供超快充版本,而無需對電池系統進行重新構建。
方形電池因膨脹問題導致的成組復雜性以及售后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行業的痛點所在。大圓柱電池憑借其鋼殼強度(550MPa)與獨特的結構設計優勢,實現了全生命周期零膨脹。這不僅省去了應力管理環節,還極大地簡化了電池包設計,為整車輕量化以及空間利用率的提升開辟了新的空間。
本征安全:重新定義電池安全邊界
在安全上,大圓柱電池鋼殼強度是方形鋁殼的 5.6 倍,底部碰撞潰縮吸能達到國標6.6倍。即便遭遇極端碰撞,其定向泄壓設計可在5秒內釋放50%焓值,再加上氣電分離結構,能夠徹底阻斷熱蔓延路徑。這種 “本征安全” 特性,使大圓柱電池成為對安全性要求極為嚴苛的乘用車首選方案。
大圓柱電池的未來藍圖
據SPIR預測,2025年全球對圓柱電池需求將達到新高,新能源汽車、儲能、兩輪車、電動工具等領域將成為大圓柱電池重點發力方向。大圓柱電池在2024年出貨22.3GWh,占圓柱電池整體14.7%,隨著技術成熟,出貨份額將持續上升。
大圓柱電池的技術突破,正在引發一場從制造端、供應鏈到整車設計的連鎖反應。
隨著規?;a與工藝優化,大圓柱電池的成本優勢逐步顯現。以億緯鋰能為例,其46系大圓柱電池的單位成本較方形電池已降低15%-20%。未來隨著材料體系迭代與良品率提升,這一差距有望進一步擴大。成本下降將直接推動新能源汽車價格下探,加速市場滲透。
大圓柱電池的標準化特性,正在催生新的供應鏈協同模式。車企與電池企業不再局限于單一產品合作,而是通過共享標準化模塊,實現聯合開發與成本共擔。億緯鋰能與寶馬的合作,正是這一模式的典范:雙方基于大圓柱電池共同定義技術標準,推動產業鏈向“協同進化”演進。
零膨脹特性與標準化尺寸,讓大圓柱電池成為底盤一體化設計的理想載體。車企可圍繞電池布局車身結構,實現空間利用率最大化。這種設計自由度,將推動新能源汽車從“功能型工具”向“移動第三空間”轉型。
億緯鋰能以大圓柱電池為支點,撬動的不只是動力電池市場的格局,更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底層邏輯。從極限制造的技術攻堅,到四大核心價值的產業賦能,再到未來藍圖的生態重構,大圓柱電池正在構建一個更高效、更安全、更經濟的產業新生態。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之一切權力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咨詢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