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宋佳楠
微軟一系列關于數據中心項目的調整引發行業震蕩,市場對AI算力領域的 “泡沫論” 討論進一步加劇。
4月3日,據媒體報道,微軟已在全球多個地區暫停或推遲數據中心項目,涉及印度尼西亞、英國、澳大利亞,以及美國本土的伊利諾伊州、北達科他州和威斯康星州等地。這些項目或停止談判,或延遲開發。微軟雖承認計劃調整,強調戰略靈活性,但并未透露受影響項目的具體細節。
或受此消息影響,當地時間4月2日美股盤前,微軟股價下跌近2.5%。
長期以來,微軟在AI數據中心布局上不遺余力。2024年,微軟曾計劃在2025財年投入800億美元建設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為AI業務的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此前,其數據中心遍布全球,在滿足在線服務需求,推動云計算、AI等業務發展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而如今,微軟主動放緩了投建步伐。投資銀行TD Cowen發布報告稱,微軟已取消在北美和歐洲涉及2GW電力的多個數據中心建設項目。
對此,有觀點認為,AI服務器集群供應過剩是主因。TD Cowen分析師通過渠道調查發現,微軟數據中心租賃的取消和延期情況較為普遍,不僅在美國,歐洲市場亦是如此。隨著OpenAI等公司對算力需求的變化,微軟此前激進的算力擴張策略亟需修正。例如,OpenAI正越來越多地尋求直接從第三方獲取數據中心容量,與即將IPO的CoreWeave達成的交易便是例證。這使得微軟部分數據中心項目顯得多余。
另一種觀點則指出,微軟現有數據中心在設計上可能已無法滿足新一代GPU及大型服務器集群對冷卻系統、電力供應的嚴苛要求,暫?,F有項目,是為了集中資源建設適配高端AI硬件的新一代基礎設施。
微軟之外,眾多大型科技公司在AI數據中心領域均大力加碼。OpenAI、軟銀和甲骨文此前聯合宣布了 “星際之門” 計劃,欲在未來四年內投資5000億美元,用于在美國境內建設新一代AI基礎設施。谷歌、Meta等巨頭也在不斷投入資源建設數據中心,以滿足自身AI業務及云服務客戶的需求。
與此同時,市場上對于AI算力是否過度投入的質疑聲漸起。投行巴克萊發布研報稱,2025年全球AI算力可支持15億-220億個AI代理,足以滿足美國和歐盟的絕大部分需求。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也警告,美國廠商的AI數據中心建設可能正在形成泡沫,全球科技巨頭數千億美元的AI投資規模令人擔憂,許多項目在建設時并沒有明確的客戶。
若AI算力泡沫真的存在,對于行業而言,可能會導致資源浪費,大量資金投入到過剩的基礎設施建設中,而無法有效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同時,也可能引發行業洗牌,實力較弱的企業或項目因無法承受泡沫破裂帶來的沖擊而被淘汰。
微軟此次暫停多地數據中心項目,或許只是一個開端,不排除后續其他科技公司繼續跟進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