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馬越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咖啡巨頭雀巢也扛不住了。
一份網絡上流傳的雀巢咖啡產品價格調整溝通函顯示,雀巢將對部分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包括雀巢精選咖啡、雀巢咖啡1+2原味等等,將于2025年4月1日生效。至于調價的原因,該文件稱是“全球咖啡市場供需關系緊張,咖啡期貨價格持續上漲”。不過,它也表示提及的經銷商/零售商向任何第三方轉售雀巢產品的價格,均為“廠商建議零售價”,實際轉售價格由經銷商、零售商自行獨立決定。
截至發稿前,雀巢中國并未對界面新聞關于漲價的傳聞做出具體回應。
但從過往財報及雀巢高層的公開談話來看,其實它咖啡產品的漲價早有端倪。在2024年11月的雀巢資本市場日活動中,咖啡品牌主管David Rennie表示公司不可能完全避開咖啡成本上漲的影響,而雀巢咖啡已經自2022年起實施了2次價格上調措施,以減輕咖啡豆成本上漲對盈利帶來的壓力。
在大中華區市場,雀巢咖啡的銷售額在2022-2024年分別實現了高個位數、低個位數和中個位數增長。對于市場基本盤較為穩定的大公司來說,在其市場份額并未出現明顯上漲的情況下,想要維持銷售額增長與盈利水平,一個可能的措施就是調整定價。
事實上,原材料咖啡豆價格的“暴漲”已經是近年來最明顯的一個市場行情,自2021年以來就在持續攀升。根據Wind數據,在2024年時間里,美國ICE咖啡期貨年內累計漲幅達到約70%,高于同期國際金價28%的漲幅。進入2025年后,咖啡期貨價格繼續上漲,一季度雖有市場波動,但整體仍處于歷史高位。

此番咖啡豆價格的上漲,主要是由于極端氣候造成的主要產區供應短缺。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的報告稱,惡劣天氣影響了巴西和越南等主要生產國的咖啡產量。如果主要種植區進一步大幅減產,2025年咖啡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上漲。
由此社交網絡上頻頻發出的一個討論是——咖啡豆漲價了,咖啡產品價格也會節節攀升嗎?
“咖啡產業的鏈條很長,上游咖啡豆價格的變化,傳導到最終消費端的產品,有一定的滯后性。”咖啡行業專家、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對界面新聞分析稱,這也導致市場上不同品類的咖啡產品對于漲價的壓力有所差異。
影響最直觀的是烘焙咖啡豆。王振東稱,烘焙咖啡豆產品中最大的成本就是咖啡豆和包材。由此,這類產品也成為消費者對漲價“體感”最明顯的一類。
譬如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有習慣購買烘焙咖啡豆自制咖啡的消費者們,率先體驗了“漲價潮”。有消費者在今年2月曬出了咖啡豆品牌辛鹿在包裹中附加的“價格調整公告”小卡片,稱由于咖啡原料價格上漲,對部分產品進行價格上調,如500g裝的藍冬/意夏咖啡豆由39元漲至46元,1kg裝的則由75元漲至85.5元。

速溶咖啡產品對原材料價格的敏感度次之。王振東稱,通常來說速溶咖啡會采用阿拉比卡豆與羅布斯塔豆拼配作為原料,而從價格上漲的絕對值來看,羅布斯塔咖啡豆沒有阿拉比卡咖啡豆多,由此速溶咖啡產品可以在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原料上漲的壓力。
除了雀巢咖啡外,還有其他速溶咖啡品牌在調價。2024年11月底,日本味之素AGF公司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將對172種條裝咖啡、速溶咖啡、掛耳咖啡、膠囊咖啡等產品進行價格調整,漲幅預計在15%至30%之間,涉及Blendy、Maxim等品牌。今年3月31日,該公司再次宣布,自7月1日交貨批次起,將對咖啡及咖啡相關產品實施幾乎全線價格調整,調價幅度將在25%至55%之間。
咖啡豆原料漲價的作用在消費端體現最不顯著的,可能還是咖啡店出售的現制咖啡。
這是因為在一杯咖啡的成本結構中,咖啡豆所占的比例很低。招銀國際一份研報顯示,以瑞幸生椰拿鐵為例,其咖啡豆的成本只占總成本的3.6%,而奶的占比為21.6%,另外還有關鍵性的租金和人工成本。
拆解瑞幸咖啡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也可以發現,在成本增加的部分中,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長24.9%,門店租金和其他運營成本同比增長60.3%,遞送費用成本同比增長57.9%,銷售和營銷費用同比增長53.2%——照此來看,咖啡豆這類原材料與其他成本相比,增幅反倒沒有那么突出了。
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在今年2月對媒體表示,咖啡豆的漲價會造成成本上升,但這個成本對整杯咖啡的成本并不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庫迪咖啡仍會堅持“9.9元策略”,不會有任何漲價的動作。
這個趨勢在界面新聞對多位小型咖啡店品牌的負責人的采訪中也得到了驗證。“我們還不會漲價。”一位不具名的北京咖啡品牌負責人表示,對于其目前的生意來說,咖啡豆作為原料的漲幅仍在可控范圍內,而他們的應對措施也包括在價格較低位時采購原料。
而事實上對于連鎖咖啡巨頭來說,盡管咖啡豆原料價格上漲并不一定直接體現在銷售端的漲價,但仍帶來削弱利潤的實在影響。
對此大部分咖啡巨頭的應對措施,還是在包括源頭采購的供應鏈上控制成本。
比如瑞幸咖啡計劃在2025年至2029年,向巴西采購24萬噸咖啡豆,是其迄今為止最大額度的咖啡豆采購計劃,通過大規模的合約采購,鎖定一定時期內咖啡豆的供應和價格,減少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另外它也通過加強產地布局、優化供應商管理和自檢烘焙工廠等措施,進一步加強對供應鏈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