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湖南慈利縣人民政府通報關于慈利縣溇水長潭河段水域顏色異常等問題的調查處置情況。
2025年3月15日以來,網民陸續反映慈利縣溇水長潭河段水域顏色異常、白色泡沫漂浮、溶洞存污排污等問題,市縣兩級成立工作專班迅速調查處置,現將情況通報如下。
一、關于長潭河段水域顏色異常問題。經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和洞庭湖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專家現場調查、水樣監測分析,判定溇水長潭河段水域顏色異常是由藻類過度增殖所致輕度水華現象。專家分析,長潭河段水域2025年3月水流量為36.01立方米/秒,較2024年同期水流量161.21立方米/秒下降77.7%,水體交換能力弱導致水體自然凈化能力降低。同時,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3月23日,慈利縣降水量為325.1毫米,較歷年同期427.6毫米減少24.0%;平均氣溫為13.7攝氏度,較歷年同期12.1攝氏度升高1.6攝氏度,氣候條件有利于藻類生長繁殖。加之春季農業生產等人為活動因素活躍,生活污水、河庫漂浮物、河道底泥釋放污染物及畜禽養殖污染在內的農業面源污染等多重因素疊加,導致水體氮磷營養鹽急劇富集,引發水生態失衡,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通過持續組織打撈河道漂浮物、投放食品級陽性絮凝劑抑制藻類生長等措施,水域顏色得到改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正在慈利縣開展水華現象成因深度調查,調查報告將及時公布。
二、關于長潭河電站下游河面白色泡沫漂浮及溇水長潭河段飲用水源安全問題。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農業、環保專家會商判定,白色泡沫系藻類等浮游生物自然死亡后形成的膠體物質(水體生態系統正常代謝產物),被河水沖至大壩下游處形成堆積,經水動力沖擊(過水落差超過15米)產生。3月17日以來,市縣生態環境部門對溇水長潭河段水質實行日監測,共分析氨氮、總磷、高錳酸鹽指數等8項指標。監測結果顯示,溇水飲用水水源地(百日巖)取水口水質一直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二類,飲用水安全沒有受到影響。
三、關于溶洞存污排污等問題。3月16日起,市縣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部門和溇水沿線鄉鎮政府,在長潭河電站上游兩岸10公里范圍內全面排查。同時,根據網民反映線索調查核實,對楊柳鋪鄉某生豬良種供精站涉嫌利用溶洞排污、高峰土家族鄉某養殖戶涉嫌利用滲坑排污立案調查,責令存在環境風險隱患的楊柳鋪鄉某牧業有限公司、通津鋪鎮某養豬場立即整改。3月31日起,在全縣開展以畜禽養殖污染、天坑溶洞排污等為重點的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截至4月2日,全縣26個鄉鎮(街道)已排查72家規模化以上養殖場、132家養殖專業戶、126個天坑溶洞,共發現環境問題26個,立行立改22個、已立案3起,擬立案調查1起。對群眾關注的大型養殖企業糞污處理等問題,經排查暫未發現直排漏排現象。慈利縣將通過實時在線監控、糞污處理利用精細化管理等措施,加大監管力度。
目前,慈利縣正在全域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和防范化解“水土氣”重大生態環境風險專項行動,出臺《慈利縣生態環境保護“利劍行動”六個一律措施》,公布有獎舉報電話(0744–3223480),致力于解決各類生態環境問題,有效提升生態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