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閆桂花
當地時間4月2日下午,美國特朗普政府宣布了醞釀已久的“對等關稅”計劃,標志著美國貿易政策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也是1947年現行多邊貿易體系建立以來最重大的政策變革之一。
從強硬表態、到安撫市場、再到強硬出擊,這場一波三折、在全球“廣而告之”的關稅“蓄謀”終于落地:
- 全面設置10%的基準關稅;
- 針對特定國家征收高額關稅,其中對歐盟商品征收20%的關稅、對日本商品征收24%的關稅、對越南商品征收46%的關稅、對中國商品征收34%的關稅;
- 基礎關稅將于2025年4月5日生效,而額外的對等關稅將于2025年4月9日生效;
- 沒有將加拿大和墨西哥列入新的對等關稅名單,但此前宣布的針對特定行業的關稅仍然適用,包括對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
特朗普自上任以來就一直在宣揚“對等關稅”。上周大部分時間,他都在試圖淡化關稅預期引發的擔憂情緒,承諾關稅會比之前溫和,但從4月2日的聲明來看,關稅稅率高于市場普遍預期。“對等關稅”宣布后,美股期貨集體跳水,納斯達克指數期貨跌超4%。
關于特朗普“對等關稅”,我們應該了解哪些?
問題一:什么是“對等關稅”?
“對等關稅”的英文是“Reciprocal Tariffs”。Reciprocal,翻譯成中文既有“對等”也有“互惠”的意思。但在特朗普關稅的語境下,更傾向于前者,因為特朗普強調的是關稅稅率的對等,即“你對我征收多高的關稅,我就對你征收多高的關稅”。相比之下,互惠關稅則更強調通過談判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關稅水平或其他貿易條件,以實現互利共贏。
問題二:特朗普政府為何要實施“對等關稅”?
特朗普和他的政府顧問多次公開表示,實施“對等關稅”的目的是減少貿易逆差、增加政府收入、保護美國產業和國家安全,以及促使美國制造業回流,提高美國企業競爭力。特朗普在2日的演講中表示,“就業和制造業將會強勁回歸”,對等關稅將為美國帶來“黃金時代”。 “我們將增強國內工業基礎,打開國外市場,打破國外貿易壁壘,最終增加國內生產將意味著更強的競爭和更低的消費者價格。”
不過更多人認為,特朗普是將關稅作為談判籌碼。當演說進行到25分鐘時,特朗普面對臺下觀眾舉起了一張“對等關稅”的表格,上面羅列了美國計劃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的“對等關稅”稅率,以及美國計算的各個貿易伙伴對美國的關稅水平。白宮官員此前明確表示,“對等關稅”發布后,鼓勵各國主動做出讓步,以避免關稅或者減少關稅。
另外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特朗普的關稅動作大有文章。比如,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講席教授鞠建東曾在公開采訪和發言中稱,特朗普是在將“關稅的工具、美元的工具和安全的工具”放在一起,作為一整套對美國“刮骨療傷”的方案。
還有個別分析師認為,特朗普政府或通過激進削減財政支出、關稅等手段,制造一場輕微的衰退,以逼迫美聯儲降息,從而緩解債務壓力。該說法存在不小的爭議。
問題三:“對等關稅”不僅僅是關稅?
2日下午在玫瑰園的演講中,特朗普舉著的表格中特別寫道,美方計算的各個貿易伙伴對美國的關稅水平除了關稅本身之外,也“包含匯率操縱和非關稅壁壘”。 白宮聲明指出,非關稅壁壘包括貨幣政策和增值稅,以及與之相關的市場扭曲。
特朗普此前在公開發言中多次指責,其他國家通過增值稅來獲得針對美國的貿易優勢。
增值稅是對商品和服務在生產、流通過程中的增值部分征收的稅種。它是一種間接稅,由消費者最終承擔,但由企業在生產、銷售過程中逐環節征收。全球有160多個國家征收增值稅。美國沒有增值稅的制度,其稅收體系主要依賴于消費稅和所得稅。
不過,一些專業人士認為,大多數情況下,增值稅不會造成歧視或提供任何優勢。總部位于倫敦的稅務政策協會創始人丹·內德爾(Dan Neidle)在 X 上撰文稱,如果英國不對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征收增值稅,那么美國商品和服務實際上將比英國商品和服務便宜20%。“因此,特朗普的說法要么愚蠢,要么不誠實。”他說。
問題四:“對等關稅”的實施將面臨哪些挑戰?
白宮在2日的聲明中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國家緊急狀態法》(NEA)、1974年貿易法的第301條作為法律依據。不過,IEEPA的使用通常與制裁相關,而非關稅調整;而《國家緊急狀態法》主要針對敵對方;第301條允許總統在調查后對違反美國貿易協定或采取不合理行為的國家實施貿易制裁,但其在對等關稅中的應用存在爭議,尤其是在涉及非關稅壁壘和補貼時。
因此,“對等關稅”的合法性受到質疑。此前美國媒體曾報道,民主黨人正在試圖挑戰特朗普利用《國家緊急狀態法》征收關稅的做法。
另外,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可能違反世貿組織(WTO)的核心原則,如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WTO成員已對美國單方面提高關稅的行為提出抗議,并在WTO爭端解決機構中挑戰這些措施。例如,美國對鋼鐵和鋁的關稅被WTO專家組裁定違反了其規則。
在具體實施細節上可能也會面臨挑戰。確定與外國關稅相匹配的計算公式非常復雜,尤其是當考慮到非關稅壁壘和補貼時。2日白宮沒有公布相關計算方式。
問題五:“對等關稅”對全球會有何影響?
總體而言,關稅上調、貿易爭端增加,對經濟的影響肯定是負面的,包括經濟增長放緩、通貨膨脹上升、貿易量減少、金融市場波動以及特定國家的經濟衰退風險上升等等。
在“對等關稅”政策發布后,惠譽分析師Olu Sonola預計,美國對所有進口商品的稅率將是去年的10倍左右,達到22%左右,創100多年來最高,很多國家會因此陷入衰退。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最近將美國因貿易政策而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提高到40%。高盛經濟學家將2025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2.2%下調至1.7%。美聯儲3月發布的最新一期經濟前景預期顯示,美聯儲官員對今年美國GDP增速的預測中值為1.7%,低于去年12月預測的2.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計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3%,IMF表示,由于“對等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對這一預測進行小幅下調。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月17日將2025年全球GDP增長預測從3.3%下調至3.1%,2026年從3.3%下調至3.0%。
問題六:2018-2019年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效果如何?
2018年和2019年,特朗普在其第一個任期內對價值約3800億美元的數千種進口產品征收關稅。學術界的研究發現,整體來看,其關稅政策減少了產出和就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弊大于利。
國際研究智庫Tax Foundation估計,2018-2019年貿易戰關稅導致長期GDP減少0.2%,資本存量減少0.1%,全職工作崗位減少142,000個。
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促使中國加快供應鏈重組,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同時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對等關稅”可能加劇美國對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的打壓,但這也可能促使中國加快技術自主可控的步伐。
問題七:其他國家如何回應“對等關稅”?
特朗普“對等關稅”細節出爐后,一些國家政府已經做出回應。意大利總理喬治婭·梅洛尼稱美國這一決定是錯誤的,將引發貿易戰。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稱,美國宣布對澳大利亞商品征收10%的關稅是一個“糟糕的決定”。
中國政府多次強調,貿易戰不利于中美兩國,也不利于全球經濟,呼吁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貿易爭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家坤3月27日表示:“貿易戰和關稅戰沒有贏家,沒有哪個國家的發展和繁榮是通過征收關稅來實現的。”
當地時間4月1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表講話時稱,將使用“所有手段”抵抗美國關稅,并且反制手段“不會有紅線”。馮德萊恩指出,征收關稅將提高物價,破壞就業,在海關制造一個“官僚怪物”,并成為向歐洲銷售商品的美國公司的“噩夢”。
3月31日,越南宣布對部分美國進口產品大幅削減關稅,包括液化天然氣、汽車和農產品等。越南希望通過增加從美國的進口來降低貿易順差,從而避免進一步的經濟摩擦。
附錄:“特朗普2.0”關稅系列動作時間表(當地時間)
2025年1月20日:
- 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宣布,將對墨西哥、加拿大商品征收關稅,對中國商品加征額外關稅,自2月1日開始生效。他強調了保護美國工人和家庭的必要性。
2025年1月26日:
- 特朗普威脅對所有哥倫比亞進口商品征收25%關稅,原因是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拒絕了美國軍用飛機運載移民的請求。哥倫比亞后來改變了立場,解決了貿易爭端。
2025年2月1日:
-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中國商品加征10%的額外關稅,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部分商品征收25%關稅,自2月4日生效。
2025年2月3日:
- 特朗普同意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延遲30天征收關稅,條件是這兩個國家解決邊境安全和毒品走私問題。
2025年2月4日:
- 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10%關稅生效。中國以反制措施回應,包括對美國商品征收關稅。
2025年2月10日:
- 特朗普表示將對所有國家的進口鋼鐵征收25%的關稅,并將鋁關稅從10%提高到25%。
2025年2月13日:
- 特朗普簽署備忘錄,推出“對等關稅”計劃,旨在與其他國家對美商品征收的關稅稅率相匹配。
2025年2月25日:
- 特朗普命令商務部評估對進口銅征收關稅的必要性,理由是國家安全。
2025年3月1日:
-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增加美國木材產量,并下令調查潛在的木材進口關稅。美國從加拿大進口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木材產品 。
2025年3月4日:
-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再加征10%的關稅,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關稅。隨后,特朗普撤回了部分措施,宣布給予《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涵蓋產品一個月的豁免期。
2025年3月12日:
- 全球鋼鐵和鋁制品的25%關稅生效。
2025年3月27日:
- 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及其零部件征收25%關稅。該政策于4月2日對汽車生效,零部件征稅預計在5月或以后開始。
2025年4月2日:
- 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