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曉岑
“寶寶們看這款面霜!專柜發貨帶小票!”晚上8點的哈爾濱遠大購物中心,主播把云臺懟到雅詩蘭黛柜臺SA面前,直播間瞬間刷過一波“666”。而在鏡頭外,三個大學生正對著試用品瘋狂拍照——她們要發小紅書種草,再蹲直播間用商場券下單。
這種“線下打卡+線上薅羊毛”的神操作,正是今年東北商圈最野的流量密碼。從當初抵制直播到如今全員直播,實體店和網紅經濟的“虐戀劇本”,終于演成了甜寵劇。
流量暴擊VS實體倔強:商場老板連夜學直播
直播經濟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寵兒,以裂變式的速度重塑消費路徑,顛覆了傳統商業模式。當手機屏幕前的消費者為“3、2、1,上鏈接!”的洗腦口號心跳加速時,實體經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陣痛與挑戰。
直播經濟通過實時互動和視覺化展示,讓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邊看邊買,把購物變成了一種娛樂和社交體驗。相較于直播經濟的效率和體驗,實體經濟的困境則在于價值鏈條的固化。層層加碼的渠道成本、僵化的庫存周轉、有限的展示空間,在直播經濟的透明價格、柔性供應鏈、無限貨架面前就顯得格外“笨重”。在消費者越來越追求便捷和個性化體驗的今天,實體店如果還僅僅停留在“貨架+收銀臺”的模式,自然會被淘汰。
專柜SA變身直播間“嘴替”:“專柜發貨,帶商場小票!”
直播經濟的最大價值在于,它為實體經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銷售渠道和品牌推廣平臺。相對的,直播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真實性和互動性,而這些都需要以實體經濟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為根基。
在商場最初開始進行柜臺直播的時候,主播在直播間與柜臺SA基本無互動,也一直強調“直播專享福利”。但是在現在的直播中,柜臺SA也會負責部分品牌和商品介紹與推薦,主播的話術隨之變成了“專柜打包專柜發貨,帶商場小票”。這個時候,實體經濟則變身為直播經濟的“壓艙石”,為直播經濟提供了內容和支撐。
下一個爆點:AR試妝鏡+直播連麥?東北商圈卷出新高度!
現在,直播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邊界正在逐漸消融。前幾年,當你去哈爾濱商場專柜詢問直播間折扣的時候,柜臺SA會告訴你“我們線下活動一樣很劃算”,而現在,當你直接靠柜購買,柜臺SA則會建議你“買一張商場的代金券,可以更劃算”。當品牌柜臺變成直播間背景,商品陳列轉為沉浸式體驗,AR試妝鏡搭配商場直播連麥,物理空間成為構筑消費者信任關系的現實錨點,直播經濟就與實體經濟一起,打造了“數實融合”新經濟生態。
當頭部主播雙十一直播預售金額破百億的時候,直播經濟已經向人們展示其驚人的爆發力;當實體商場店慶活動當天大家排隊入場的時候,實體經濟也向人們展示其不可替代的優勢與底蘊。直播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誰取代誰”,而是一場數字化時代的“雙向奔赴”。直播經濟通過技術手段提升了市場效率,而實體經濟則為直播經濟提供了內容和支撐。當“數字基因”融入實體經濟血脈,當“實體根基”支撐直播經濟大廈,二者將在相互沖擊中完成蛻變,在生態共融中開辟新的商業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