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曾令俊
“零售失速,對公頂上”,用這句話形容上市銀行的業績構成或許再合適不過。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已披露年報的23家A股上市銀行,零售業務普遍失速,對公業務則表現較為亮眼,營收和凈利占比增加。比如,浦發銀行去年零售業務營業凈收入544.35億元,同比下降14.40%,與對公業務營收增長6.79%,形成鮮明對比。
“近年來,零售業務受多重因素影響,出現資產質量壓力與增長瓶頸,多家銀行零售業務業績出現滑坡。對公業務涉及大額資金規模、長期客戶關系和復雜金融服務,能帶來更為穩定的收入。”某股份制銀行公司業務部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多家銀行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談及對公業務時均表示會加大投入力度。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恒在業績會上表示,對公業務要補上來。“沒有一家強的銀行,在最后是'偏科'的。沒有開發貸,不會有按揭的。沒有新開戶,不會有待發的。”
對公業務成增長引擎
從年報看,強調零售轉型的銀行也開始加大對公業務的關注和投入。
在業內,招商銀行有“零售之王”的稱號。2024年,該行零售業務在營業收入方面占總收入的58.32%,但利潤增長卻面臨不小壓力。零售金融業務稅前利潤906.44億元,同比下降9.28%,占該行稅前利潤的50.74%,同比下降5.83個百分點。
招商銀行去年加大了對公業務的投入,批發金融業務表現亮眼。2024年,該行實現批發金融業務稅前利潤839.1億元,同比增長20.48%。截至2024年末,該行公司客戶存款余額49524.4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67%;公司貸款余額2.5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58%,遠高于其零售貸款余額6.06%的增速。
該行行長王良在業績會上表示,在銀行業同質化競爭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招商銀行將繼續堅持零售銀行業務的優勢,形成體系化、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同時,通過特色化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2024年,平安銀行批發金融業務凈利潤占比為79.7%,2023年同期為63.6%。截至2024年末,該行企業貸款余額16069.35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12.4%;對公客戶數85.33萬戶,較2023年末增加9.93萬戶,增幅達13.2%。
該行副行長楊志群在業績會上表示,去年平安銀行通過差異化經營,逐步提升對公業務的貢獻度,對零售業務形成了有效的補位。2024年重點投向優質企業,從行業來看,以基建民生、高鋼制造、能源行業、科技企業為主要增量,上述增量接近70%。
從業務上來看,對公業務是中信銀行傳統的金字招牌。去年該行公司業務收入952.36億元,同比增長5.03%,占總營收的比重為44.6%,占稅前利潤的比重為61.6%;公司貸款余額達2.9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82%。
對比之下,零售業務的業績就略顯“失色”。去年,中信銀行零售業務錄得收入818.21億元,同比微降2.08%,營收占比40%,縮小近兩個百分點,零售業務稅前利潤則大幅下降42.08%。
該行副行長谷凌云在業績會上表示,中信銀行對公業務良好的發展趨勢主要得益于幾個方面:首先是對公業務經營矩陣的不斷成熟;第二,得益于五個領先的戰略實施和超前的存款成本的管控;第三,受益于全行這幾年堅持不懈,不惜苦力做到了客戶群;第四,得益于對公業務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應用帶來效率提升;第五,得益于中信集團,難以復制的協同優勢。
浦發銀行素來有股份行“對公之王”的稱號,該行去年在對公業務上繼續突飛猛進。截至2024年末,該行對公信貸規模余額創新高,達到2.93萬億元,年增量超過4000億元,增量位列股份制銀行首位。
該行行長謝偉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5年將保持對公投放的長板和優勢,對公業務成為全行經營的壓艙石。
國有銀行方面,2024年交通銀行人民幣對公貸款貸款增長4363億元,增幅9.54%;去年建設銀行對公貸款增長較快,境內公司類貸款和墊款達到14.43萬億元。
繼續加大投入力度
“對公業務可通過企業客戶拓展個人客戶資源(如代發工資、員工理財),而零售客戶的高凈值群體也能反哺對公業務。”有不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相比零售業務,對公業務的資產質量相對穩定。
從年報數據看,多家銀行對公貸款不良率有所好轉。截至去年末,建設銀行公司類貸款和墊款不良率1.65%,較上年底下降0.23個百分點;中國銀行公司貸款不良率1.26%,較上年底下降0.22個百分點;中信銀行公司貸款不良率1.27%,較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界面新聞記者從業績會上獲悉,多家銀行后續戰略重心向對公領域傾斜,通過聚焦重點行業、公私聯動,加大獲客力度,探索新增長路徑。
針對對公業務,中信銀行副行長谷凌云在會上指出,“2025年,對公業務重點要干好三件大事:一是要堅定推進五個領先戰略;二是要繼續深化和完善經營管理體系;三是要大力提升場景化、生態化、數字化和國際化相關業務的比重。”
對于2025年對公信貸計劃,交行副行長殷久勇表示,全年安排的增量是4800億元。一季度對公信貸需求比較好,預計總體將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截至2月末,全行人民幣對公貸款比年初增長了近2000億元,實現了同比多增。
在業績說明會上,光大銀行副行長劉彥在談到“對公信貸投放重點領域”時也表示,“2025年我行對公信貸中,我們單列了貸款高質量發展的專項計劃,突出表現在我行對科技、綠色、普惠、制造業、民營、涉農等一系列領域的信貸支持,這些領域的信貸支持在今年全年信貸增量計劃中能夠占到對公信貸增量計劃的70%以上。”
浦發銀行副行長崔炳文在業績會上表示,2025年要實行白名單機制,就是客戶信貸準入的白名單,不僅要覆蓋當地區域現有的客戶,還要符合未來國家發展規劃,如先進制造業等。
他表示,名單不是憑空產生的,是要在各個分行充分的行業研究、區域研究的基礎上,總分行共同配合,對白名單項下的客戶給予充分的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