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包袱輕裝上陣,新能源業務收入爆增25倍,扣非凈利增長6600萬、實施大比例分紅!”悅達投資(600805)2024年報讓投資者眼前一亮。
這家鹽城國資控股的老牌企業,在“雙碳”戰略的浪潮中上演了一出“傳統國企變形記”
——砍掉拖后腿的虧損業務,押注風光儲新能源賽道,甚至打破了多年不分紅的“魔咒”。
今天,我們就來拆解這份年報里的三大爆點,看地方國企如何轉型破局?
扣非凈利潤增長6600萬元
悅達投資,這家1991年4月出生的江蘇老牌國企,來頭可不小——它不僅是悅達集團的核心成員,還在1994年1月就沖進了上交所,成了江蘇省第三家、蘇北地區第一家上市公司,妥妥的“蘇北之光”!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這幾年國家不是喊“雙碳”戰略嘛,鹽城也把新能源當作心頭好。悅達投資立馬把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當成新使命,打法就三句話:新能源當主力軍,新材料做助攻手,智能制造打基礎。
翻開悅達投資2024年報,最提氣的當屬公司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6600萬元的成績單。要知道,這可不是靠變賣資產“化妝”出來的賬面盈利,而是實打實的經營改善。
其實秘訣就藏在三個動作里:砍、改、摳。
首先,第一刀砍向“出血點”:曾經讓投資者頭疼的汽車銷售業務,這次被徹底“割肉”。
2024年悅達果斷轉讓悅達智行公司100%股權,不僅甩掉了年年虧損的包袱,還收回了近9454萬元真金白銀的往來款。
用股民的話說:“早該這么干了!賣車不賺錢還占著資金,不如把錢砸向新能源。”
其次,傳統業務“老樹開新花”:農裝、紡織這些“老本行”也沒閑著。
智能農裝產品海外市場新增17家經銷商,一年賣出1320臺,硬是在農機紅海里闖出新天地;紡織板塊更是上演“車間革命”——
投了4個億的10萬錠智能工廠,432臺數字化設備、41臺機器人組成“無人工廠”,數據采集點超過50萬個,連紗管、條筒都裝上智能芯片。難怪生產線效率飆升,高端面料訂單接到手軟。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最后,摳成本摳出真效益:年報里藏著個“細節控”彩蛋:銷售費用直降31.29%,管理費用再降5.69%。
從“大手大腳”到“斤斤計較”,悅達投資把國企的精細化管理玩出了新境界。
新能源收入暴增超25倍
如果說減虧是“止血”,那新能源就是實實在在的“造血”。
作為新能源項目開發并轉化為電力銷售后的主業構成,“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首次出現在悅達投資2023年報中,彼時,該業務類別僅創收142萬元,毛利率為-4.26%。
而2024年報里藏著組“瘋狂”數據:悅達投資“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收入達到3794萬元,同比暴漲25.7倍;從毛利率來看,2024年大增50.63個百分點達到46%,一躍成為公司最賺錢的業務。
具體來看,悅達在新能源賽道的三大殺手锏,正在打開投資者想象空間。
光伏玩出“漁光奇緣”
鹽城灘涂上,2024年,悅達投資首個大型集中式光伏項目——華豐378MW漁光互補項目成了“雙碳”網紅:上面光伏板年發電4.23億度,下面養著魚蝦蟹,相當于每年給地球“減負”36萬噸二氧化碳。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更絕的是悅達的“賣電經”:公司建的綠色數智能源管理中心,就像給電站裝了“智慧大腦”,能實時捕捉電價波動,專挑電費貴的時候放電。當地人笑稱:“這是把陽光變成了金沙!”
儲能電站變身“電力銀行”
與三峽集團合作的阜寧160MW/320MWh共享儲能電站,堪稱江蘇電網的“充電寶”。充一次電可儲存32萬千瓦時電量,夠5萬戶家庭用一天,90.77%的充放電效率行業領先。
最妙的是商業模式——電網低谷時囤電,高峰時放電,一年調峰1億度電,既賺差價又拿補貼。這種“躺賺”生意,難怪被投資者稱為“現金奶牛”。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生物質+新材料“埋彩蛋”
悅達的綠色版圖還有隱藏關卡:年產10萬噸的生物質顆粒項目,能把秸稈變廢為寶,未來要給綠色甲醇、航空燃油當“口糧”。
而在新材料領域,悅達投資領投珩創納米磷酸錳鐵鋰二期1萬噸項目在2024年5月正式投產,綜合產能沖到1.5萬噸,產品已通過國內頭部汽車電池廠家認證,出貨量較上一年度實現4倍以上的增長,實現超千噸級材料出貨。
悅達投資在年報中表示,“2024年,公司積極開展綠電綠證交易,綠電交易超200萬度,核發綠證超16萬張”。
后續,伴隨著更多新能源項目的推進,綠電交易規模有望迎來指數級突破,打造悅達業績新增長極。
多年首分紅從“鐵公雞“變”下蛋雞”
最讓市場沸騰的是,悅達投資還打破了多年不分紅的“魔咒”。
金融小強觀察到,公司最近一次分紅是2016年報的10派1元,而2024年報每10股派0.5元,雖然看起來不多,但分紅比例高達156%!
信號意義炸裂——國企不再是只融資不回報的“貔貅”,而要當會下金蛋的“鳳凰”。
那么,悅達投資多年首次分紅的底氣何在?
一是,口袋里有錢了:截至2024年底,公司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高達12.9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6%;
二是,新能源開始穩定賺錢,徹底告別了“拆東墻補西墻”;
三是,響應國資委號召,要當“良心企業”。用投資者的話說:“蚊子腿也是肉,關鍵是態度轉變!”
此時,也有部分投資者擔心,“會不會是一錘子買賣?悅達投資分紅能持續嗎?”
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悅達投資在2024年報中明確立下“軍令狀”——未來三年分紅比例不低于30%。這一承諾既是對股東的誠意,也暗合鹽城國資“以分紅倒逼企業提質”的改革邏輯。
不過,要想多分紅,就得持續賺錢。這種“市場倒逼改革”的機制,或許比分紅本身更有價值。
從“蘇北老字號”到“新質生產力樣板”
悅達投資的2024年報,給我們上了三堂生動的改革課:
第一課,國企要有“斷腕重生”的勇氣;第二課,轉型要踩準國家戰略的節拍;第三課,資本市場不是“提款機”而是“合伙人”。
站在鹽城黃海之濱眺望,漁光互補項目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宛如一片藍色海洋。
這景象恰似地方國企改革的縮影——經歷過刮骨療傷的陣痛,終將迎來破繭成蝶的綻放。
有市場人士形象地評價:今天的悅達,左手握著風光儲的未來,右手攥著智能制造的底氣。
這場國企改革攻堅戰,或許才剛吹響沖鋒號!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