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源Sigh 王言
作為頂奢商場的SKP,最終可能也逃不過被擺上貨架的命運。
據媒體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北京華聯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北京華聯”)正與博裕資本進行深入談判,計劃出售其在中國運營奢侈品商場的相關業務及開發部門。
根據上述報道,目前,交易雙方接近達成協議,交易涉及北京華聯SKP百貨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管理和運營SKP旗下的高端商管業務。此外,談判還涉及到華聯SKP旗下實體商場資產的出售事宜。
消息人士透露,整個SKP業務的估值可能介于40億至50億美元之間。但目前,交易仍處于商討階段,不排除引入新的競標方,最終結果也并未確定。
根據公開資料,博裕資本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目前,其管理總資產接近100億美元,專注大中華區私募股權投資。
在奢侈品遇冷,消費大潮轉向的當下,SKP的運營方北京華聯似乎正尋求在“頂點”套現,而作為頂級PE的博裕資本,則寄希望于自身的多元布局,盤活這潭冷水。
頂奢“賣鏟人”
在中國,如果要談及頂級商場的歷史,就繞不開SKP。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SKP的前身為華聯新光百貨(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個由北京華聯和臺灣新光三越聯手打造的高端商業項目。2007年,首家新光天地旗艦店在北京開業,引入Prada、Gucci、Chanel、Fendi等多個奢侈品牌。2011年,北京華聯成為新光百貨大股東,第二年,新光三越退出新光天地。2015年,北京華聯接過新光天地,正式更名為SKP。
在此后的十年內,隨著國內消費升級以及海外消費的回流浪潮,中國奢侈品行業發展迅速,Prada、LV和愛馬仕等奢侈品牌在中國加速擴張。這期間,北京SKP成為了全國最受關注,且最賺錢的頂級商場。
自2011年起,北京SKP連續13年蟬聯全國單體商場業績第一。另據媒體報道,2023年北京SKP創下265億元的營收新高,同期,西安SKP和成都SKP則分別實現80億元和55億元的銷售額。
贏商大數據顯示,北京SKP已引進超700個品牌,其中奢華品牌超230個,涵蓋愛馬仕、香奈兒、Dior、LV、Gucci等,是國內高奢集中度最高的商場。
隨后,嘗到甜頭的SKP繼續在國內擴張。2024年,武漢SKP和SKP-S正式營業。在2022年8月的的第八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暨首屆全球獨角獸CEO大會上,廣州市政府和北京華聯集團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將在廣州建設首個SKP項目。廣州之外,國內另一家SKP也即將在杭州落地。
整體看,一家SKP從開工到正式開業,往往需要兩到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目前來看,籌建當中的SKP商場距離正式營業所需時間可能會更長。
進入2024年后,奢侈品行業開始遇冷,這期間,扮演者頂奢消費“賣鏟人”的SKP們,也難以獨善其身。
一方面是全球奢侈品企業業績普遍疲軟。2024年,LV、Dior等品牌母公司LVMH收入同比下跌2%至847億歐元;營業利潤同比下跌14%至196億歐元;營業利潤率為23.1%,低于市場預期。
同期,Gucci、Saint Laurent等品牌母公司開云集團營收同比下降12%至171.94億歐元;凈利潤大幅下滑62%至11.33億歐元。營利縮減的最大原因,在于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地區下降24%(剔除匯率影響),拉低整體收益。
開云集團CEO弗朗索瓦·昂利·皮諾(Fran ois Henri Pinault)在財報會上表示,“房地產市場惡化以及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對消費產生了負面影響?!?/p>
根據貝恩咨詢的測算,2024年奢侈品全行業收入大約下跌2%。
與此同時,受消費信心不足和出境游復蘇加劇消費外流等影響,國內奢侈品消費較全球形勢更加嚴峻,波及SKP在內的高端商場。
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說法報道,北京SKP在2024年銷售額或下跌17%至220億元左右,較2023年的265億元下滑約45億元。
此外,根據恒隆地產財報,2024年全年商場收入減少了3%,高端商場收入下滑4%。其表示,這主要因為高端消費品市場消費者信心減弱,以及部分城市競爭對手開展激烈的價格促銷致使銷售租金下降。
這一情況并非個例。2024年,太古地產的多家高端商場陷入負增長。期內,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銷售額微降0.2%、廣州太古匯銷售額下降10.7%、成都太古里銷售額下降14%、上海興業太古匯銷售額下降13.9%;在中國香港,太古廣場銷售額下降10.7%、太古城中心銷售額下降2.3%、東薈城名店倉銷售額下降3.9%。
在一眾高端商場中,唯一的亮點來自德基廣場。據贏商網報道,南京德基廣場2024年全年銷售額達到245億元,刷新2023年239億元紀錄。由此,南京德基或將超越北京SKP,問鼎中國乃至世界高端商業銷售額第一。
各有各的打算
目前,傳言中的交易雙方并未做出正式回應,外界暫時無法了解推動這一交易的具體緣由。但從基本面看,北京華聯面臨著一定的經營和債務壓力。
截圖來源于天眼查
天眼查顯示,2018-2023年,北京華聯營業總收入由266.64億元下滑至162.05億元,凈利潤則在3-6億元之間徘徊,這期間,其負債總額則在逐年增加,由288.25億元增長至465.03億元。
此外,北京華聯持股的上市公司華聯股份的經營情況也不算樂觀。2024年上半年,華聯股份實現營收5.81億元,同比微增0.6%,凈利潤0.24億元,同比增長4.03%。這期間,華聯股份的負債總額也由47.62億元上升至50.12億元。
在奢侈品市場遇冷的情況下,北京華聯在此時套現離場,似乎不失為迅速回籠資金,走出自身經營泥沼的一大解法。
那么,在當前奢侈品遇冷的情況下,為何博裕資本為何看好SKP?
一方面,國內多家SKP商場運營成熟,年租金收入已經成為其基本盤,同時,目前來看,頂奢商場在中國市場依然具有稀缺性,某種程度上也可稱為“穿越周期”的優質資產。
即便在消費需求仍處在恢復期的當下,國內的高端商品消費需求總量依然樂觀,這也證明其具有抗風險的能力。而隨著未來中國經濟持續保持增長,消費需求回暖,奢侈品大盤也可能重回增長態勢。
比如貝恩公司就曾預計,2025年中國境內市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
另一方面,通過投資萬物云(萬科物業)、收購金科服務控股權等布局,作為一家頂級PE,博裕資本已經初步入局實體商業,積累了一定的商業地產運營經驗,其有望推動SKP與旗下物業資源協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率。
很明顯,對博裕而言,若最終將SKP收入囊中,這有望成為從單純的資本投資切入高端消費經濟的敲門磚。不過,其資源整合能力也將受到考驗,若投資僅停留在財務層面,SKP很難成為助力其走出經濟周期的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