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美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中概指數漲0.5%。昨日反彈的港股小幅低開(2025年4月2日),恒指跌0.17%,國指跌0.25%,恒生科技指數跌0.16%。
相關ETF方面,恒生醫療ETF(513060)震蕩飄綠,成交額破3億元!成分股中多數上漲,一脈陽光漲超8%;四環醫藥、歐康維視生物漲超3%;微創醫藥、微創腦科學等個股跟漲,漲幅均超1%。
消息面上,3月31日,2024年ETF基金年報披露完畢,整體來看,機構對創新藥板塊的關注度顯著升溫。在多只創新藥ETF持有人名單中,企業年金、保險、養老金等長線機構現身其中。
與此同時,近期多家創新藥企披露2024年年報,整體呈現增長趨勢。例如,三生制藥發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該集團期內取得收入91.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6.5%;母公司擁有人應占純利20.90億元,同比增加34.9%。此外,固生堂業績后漲超8%,去年純利同比增長21.6%,業績喜人。
興業證券表示,近期,創新藥領域催化劑不斷,包括海外授權、國內政策和臨床數據進展等。展望后續,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2025年年會將于2025年4月25日至30日召開,恒瑞、新諾威、翰森等國產創新藥公司將有品種數據讀出(2025AACR國產創新藥的品種梳理見正文)。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將于2025年5月30日至6月3日召開,我們預計和去年相比今年國產創新藥重要數據將較多,有望為創新藥板塊帶來正面催化。隨著政策持續支持創新藥發展,我們認為具備差異化屬性的創新藥有望在國內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包括更快的審評審批速度、醫保定價的支持、藥品進院速度的支持、DRG等除外支付政策的支持、多元化支付體系的支持等。當前,創新藥及創新藥產業鏈仍是板塊兩條核心主線,創新+國際化仍是核心關鍵詞。
板塊策略方面,我們建議重點關注具備較好成長性和產業邏輯的細分領域。創新+國際化仍是核心關鍵詞,重點關注創新藥,以及基本面開始改善的創新藥產業鏈。同時,隨著deepseek等技術發展,我們認為AI醫療有望成為2025年醫藥板塊的重要方向之一。此外,醫療器械2025年亦有望迎來改善;2025年若經濟基本面預期轉好,消費醫療領域(中藥OTC、醫療服務與連鎖藥店等)也有望實現回升。
恒生醫療ETF(513060)緊密跟蹤恒生醫療保健指數,覆蓋創新藥、CXO、醫療器械三大核心賽道。指數成分股2023年平均研發投入占比達45%,22家企業進入商業化兌現期。據相關機構預測,2024-2026年板塊營收復合增長率將達38%,凈利潤率有望提升至15%以上。當前板塊市盈率(TTM)處于近三年低位,顯著低于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NBI)。隨著港股流動性改善,創新藥企估值修復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