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輪低空經濟的龍頭宗申動力(001696.SZ)交出了去年的成績單。
這家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105.06億元,同比增長28.89%;歸屬母公司凈利潤4.96億元,同比增長27.45%。其中,第四季度單季營收30.79億元,同比增長37.04%;凈利潤7017.65萬元,上年同期虧損1135萬元。
宗申動力去年股價表現搶眼,曾從最低點4.20元/股一度飆漲至35.33元/股,市值翻了8倍之多。與之相比,這份年報算得上合格么?
第四季度增長亮眼
宗申動力是一家以動力系統為核心業務的?多元化制造企業,早期以摩托車發動機起家,逐步拓展至通用動力機械、新能源、高端零部件、低空經濟等領域。其中,投資者較為關注的低空經濟領域,宗申動力通過控股子公司宗申航發(持股57.59%)切入低空經濟核心領域,目標成為國產航空動力的核心供應商。
航空動力業務作為宗申動力的新興板塊,雖未單獨披露收入占比,但年報強調其“產業拓展力度加大”,結合政府補助中涉及航空技術研發資金(如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推測該板塊處于投入期向產出期過渡階段。2024年珠海航展期間,宗申航發就與山河星航、中航無人機簽署新訂單,顯示出在無人機及通航領域的客戶滲透力。根據年報未披露該業務具體營收數據,可以推斷該業務在公司總營收占比相對較低。
雖然業績不錯,宗申動力目前估值還是存在高估。從絕對估值指標看公司市盈率(PE_TTM)為66.32倍,市凈率(PB_LF)為5.13倍,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汽車零配件行業平均PB為3.82倍)及主要可比公司(如隆鑫通用PB 2.65倍、錢江摩托PB 2.10倍)。
基金、陸股通紛紛減持
當前宗申動力面臨著不小的減持壓力。
年報披露,香港中央結算(陸股通)2024年末持股737.17萬股(占比0.64%),較2023年末減持561.00萬股(降幅-43.3%),為前十大股東中減持力度最大者。此外,華夏中證1000ETF、南方中證1000ETF分別減持133.69萬股、217.61萬股,分別較2023年降低了30.5%和27.7%。
公司實控人及關聯方未出現減持。年報披露左宗申(持股3,022.7萬股,占比2.64%)、重慶宗申高速艇(持股2.30億股,占比20.1%)、西藏國隆科技(持股2.07億股,占比18.11%)持股數量無變化,以上數據截止至年報披露日,可以顯示出核心控制層對公司長期價值還是給予認可的。
機構用腳投票的行為反映其對短期市場波動及行業景氣度的謹慎態度。對于一家傳統發動機制造企業而言,或許上述機構認為在未出低空經濟相關實際業績前,給予宗申動力高估值是存在不合理的。
能否迎來新機會?
上周末的一則消息為低空經濟領域又添了一把火。億航智能(EH.US)旗下廣東億航通航及合肥合翼航空收到了由中國民航局(CAAC)頒發的全國第一批載人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旗下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可正式開啟商業化進程。這意味著億航智能成為全球首家集齊“四證”(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標準適航證和運營合格證)的企業,標志著低空載人服務及未來城市空中交通可以正式開啟商業化進程,逐步走向大眾消費的普及階段。
未來宗申動力能否在低空經濟領域實現溢價兌現還取決于兩點:?一是能否切入主流無人機/eVTOL廠商供應鏈;二是新能源動力技術的商業化進度?。
目前,宗申航發在軍用領域深度綁定航天科技集團、中航工業等頭部客戶,產品覆蓋察打一體無人機主流機型,受益于國防信息化建設提速。民用領域,公司參與重慶、四川等地低空經濟示范區建設,提供動力系統解決方案。
宗申動力的低空經濟業務端,還需關注后續訂單披露及技術合作動態。長期看,低空經濟的政策紅利和技術突破可能為公司提供轉型增長點,但需結合基本面謹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