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曾令俊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已有23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了2024年年報,包括六大國有銀行以及招商、中信、浦發、平安等主要股份制銀行以及部分城商行,上市銀行整體資產質量可一窺全豹。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總體上看,上市銀行資產質量呈現穩健向好態勢,大多數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未有銀行不良率超過2%,不良率最高的是鄭州銀行為1.79%,最低的是成都銀行僅為0.66%,均為城商行。
“總體上看,上市銀行資產質量繼續改善,基本呈下降趨勢,但壓力還是不小,部分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有明顯增加、關注類貸款比例也在增加,風險主要還是集中在零售方面,比如消費貸、信用卡,房地產行業對銀行資產的影響基本已經出清了。”華東某券商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招商銀行行長兼首席執行官王良在業績會上表示,零售信貸風險與外部環境緊密相關,風險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下降、失業率上升,可能對他們的還款資金來源帶來一定挑戰。
資產質量整體向好
六大行中,郵儲銀行是去年唯一不良貸款“雙升”的國有大行。
2024年末,郵儲銀行不良貸款余額803.1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28.59億元;不良貸款率0.90%,較上年末上升0.07個百分點,但仍為國有大行中最低。
仔細拆解來看,個貸對該行的資產質量形成明顯拖累。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郵儲銀行個人貸款不良貸款率為1.28%,同比上升16Bp,公司貸款不良貸款率為0.54%,同比下降1Bp。
其余五大行不良率均在下降。截至2024年末,工商銀行不良貸款率1.34%,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建設銀行不良貸款率1.34%,較上年下降0.03個百分點;農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30%,較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1.25%,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交通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31%,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景武表示,全年看,工商銀行各種經營性貸款、消費貸款及信用卡等零售領域不良率雖有所上升,但變化趨勢和全行業基本一致,資產質量處于可控水平。
王景武進一步分析稱,工行個人經營性貸款方面,不良率處于四大行較優水平。個人消費貸款方面,工行持續加強對零售客戶的前端準入和審查審批的管理,謹慎發放貸款,資產質量保持穩健。信用卡方面,著力構建市場發展與風險防控相適配、相均衡的信用卡轉型發展模式,全力壓降不良資產平穩收窄風險敞口。
股份制銀行方面,截至2024年末,招行不良貸款余額656.1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0.31億元;不良貸款率0.95%,與上年末持平。
招行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該行資產質量保持穩定,不良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但我們高度重視,也關注到了零售貸款呈現出風險壓力上升的趨勢,以信用卡貸款為例,雖然不良率與上一年基本上持平,但不良生成比上一年略有增長。”
中信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16%,較上年末下降2個基點,連續第六年下降。該行副行長、風險總監胡罡在業績發布會上指出,該行資產質量主要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關鍵指標均正向變動,二是指標變動跑贏大市,三是整體指標趨勢向好。
其余股份制銀行方面,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不良率與上年末持平,浦發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
鄭州銀行不良率雖然實現了三連降,但仍為已披露業績上市銀行中最高的。截至2024年底,該行不良貸款率1.79%,自2022年以來連續下降。
不良壓力猶存
從一些先行指標看,部分銀行資產質量仍面臨不小的壓力。
2024年末,國有六大行的不良貸款余額較2023年集體上升。工行、農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分別較去年末增加259.56億元和214.05億元,建行去年不良貸款較上年增加194.35億元。
招商銀行不良貸款生成率1.05%,同比上升0.02個百分點;逾期貸款918.7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8.92億元;關注類貸款為890.80億元,較2023年末的713.28億元增加了177.52億元,同比增長24.89%。
2024年末,興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981.0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36.57億元,關注貸款率1.71%,較上年末上升 0.16 個百分點。
某股份制銀行信貸審核部門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關注類貸款是指借款人當前還款能力尚未顯著惡化,但已出現可能影響債務償還的早期預警信號的信貸資產。該類貸款余額的持續增長,通常預示著銀行潛在信用風險敞口的擴大,需引起風險管理人員的重點關注。
交通銀行副行長顧斌在業績會上表示,資產質量管控方面還是面臨一些壓力。第一,現在部分房地產企業內生性的現金流還沒完全恢復,項目銷售節沒有完全回款,相關領域有一部分貸款仍然面臨著不良的壓力;第二,從去年以來銀行業零售業務風險整體有所增加,預計今年對于整體的資產質量也會帶來一定的壓力;第三,國際形勢目前比較復雜,還需要進一步防范這些外部沖擊對國內部分企業帶來的影響。
廣發證券研報稱,資產質量方面,不同行業、領域資產質量表現分化:對公不良率持續改善,制造業、房地產、廣義基建不良率降幅較大,而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不良率有所上行;零售不良率上行,風險暴露主要在經營貸、信用卡、按揭等領域,關注后續風險情況。
不過,對于今年的資產質量,大部分銀行呈現出較為樂觀的態度。
興業銀行首席風險官賴富榮在業績會上表示,預計今年新發生不良資產規模較上年將有所下降。新發生不良貸款方面,他表示,地方債和信用卡風險將繼續收斂;房地產新發生不良會收斂,但個別項目可能暴雷;零售信貸面臨的不確定性較大。
中信銀行副行長、風險總監胡罡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預計2025年中信銀行資產質量趨勢將總體穩中向好。“近幾年來,在風險領域,中信銀行不以風險下沉來換取短期收益,也不以損害風險抵御能力來換取利潤,全行上下已經形成了敬畏風險、審慎經營的風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