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全球錫供應再生波折。
3月28日,全球第三大錫生產國緬甸發生7.9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受該消息影響,當日倫錫盤中漲近4%,滬錫主力合約夜盤最高漲超3%,一度突破29萬元/噸關口。
截至3月31日下午收盤,滬錫主力合約報收282350元/噸,日內漲幅0.41%,已連漲四個交易日。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統計,近20年全球錫資源儲量不斷收縮,2023年儲量約為430萬噸,同比下降6.5%,為近20年最低。全球錫礦儲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亞、中國、緬甸等主要國家。其中,緬甸的儲量約為70萬噸,占全球總儲量的約15.1%?。
據中金有色研究測算,2024年全球錫消費結構中,光伏焊帶占比7%,其他錫焊料占比50%,為錫下游主要應用領域。
緬甸錫礦產量約九成由佤邦地區貢獻。2023年4月,佤邦政府宣布自當年8月1日起全面暫停所有礦產資源的勘探、開采和加工活動,以應對過去十余年破壞性采礦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受此影響,全球錫礦供應出現較大缺口,中國進口緬甸錫礦的占比大幅降低。
據有色金屬行業研究機構安泰科數據,去年中國進口錫精礦5.2萬金屬噸,其中1.5萬金屬噸來自緬甸,約占總進口量的28.85%,此前約占50%。
同期,剛果(金)則以2萬金屬噸的進口量,一躍成為中國第一大錫進口國。但今年3月13日,位于剛果(金)的全球第三大錫礦Bisie礦山的運營商Alphamin Resources宣布,因當地的叛亂武裝組織近期向礦區所在地方向推進,已暫時停止礦山的運營,這也對錫礦供給端造成一定影響。
佤邦地區錫礦自2023年8月1日停產后,佤邦中央經濟委員于2023年12月28日正式蓋章簽署《關于除曼相礦區外其他礦區復工復產的通知》;今年3月26日,佤邦工業礦產管理局宣布4月1日舉行曼相礦區復工復產座談會。曼相礦區是佤邦最主要的錫礦區。
彼時,國際錫協表示,在剛果Bisie礦暫停運營后,錫精礦市場的緊缺狀況預計將大幅惡化,但佤邦錫礦重新開始運營的事態發展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一定程度地緩解供應方面的壓力。
此次緬甸發生地震后,國內多家研究機構均認為,佤邦地區錫礦復工復產將受到影響。
生意社指出,此次地震的影響難以精確量化,一旦礦洞受損坍塌,今年復產恐成泡影,供應缺口勢將進一步擴大。
長江有色表示,此次地震雖未直接沖擊佤邦主產區,但對錫供應鏈的間接影響顯著,佤邦曼相礦區原計劃4月1日復產但隨著運輸體系癱瘓及電力中斷將延遲。
國泰君安稱,此次地震或主要影響錫礦運輸,盡管通向瑞麗口岸的阿瓦橋(Ava Bridge)已經坍塌,但是孟阿口岸作為目前主要運輸錫礦的口岸暫時還未有受到影響的消息。
上海鋼聯銅事業部錫分析師郭礪成則認為,此次地震對于佤邦地區整體礦山影響較小。
他向界面新聞指出,本次緬甸地震的主要地震震源中心位于緬甸實皆省西北16公里處,由于地震波是沿著地震帶傳播,以緬甸中部開始向仰光,主要是以東北方向延伸,且以距離遠近逐步衰減,緬甸北部佤邦地區距離震中420km以上,整體震感在3-4級之間,略有震感,而此種震動對于整體礦山影響較小,暫時沒有收到礦洞損毀和道路運輸困難的變化。
“整體來看,緬甸或維持原計劃于4月1日舉辦礦山復工復產的討論,對于整體的佤邦復產和錫礦供應并沒有產生較大影響。”郭礪成稱。
對于市場關注的供應缺口問題,郭礪成進一步分析稱,整體供應缺口影響將在非洲事件是否持續和緬礦能否及時供應上來推導。
若完全符合預期,隨著后續緬甸礦端復產,非洲地緣沖突逐步好轉,錫礦供應將于第三季度逐步恢復;若持續時間較長,整體缺口將達到將近1萬噸左右的水平。
在需求層面,中金有色研究研報指出,隨著AI興起、光伏搶裝疊加以舊換新等穩增長政策實施,錫需求預期改善。
展望錫價后市,郭礪成預計,短期內由于當前地緣沖突以及突發情況較多,多頭情緒較好,錫價炒作因素加大,短期內錫價將維持高位震蕩。
中長期來看,若隨著后續緬甸礦端復產,非洲地緣沖突逐步好轉,錫價將從高位逐步回調。若地緣沖突難以好轉,錫礦供應恢復預期逐步延后,錫價將持續維持高位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