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武冰聰
界面新聞編輯 | 任雪松
“黃酒一哥”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古越龍山”)正面臨低端酒拉低毛利、銷售費用轉化成果有限、以及走出區域市場進度緩慢等多重問題。
據該公司3月28日發布的財報,古越龍山2024年實現營收19.36億元,同比增長8.55%;實現凈利潤2.06億元,同比下滑48.17%。
其凈利潤近乎腰斬,主要由于上年該公司獲得沈永和酒廠房屋拆遷的補償款,以及持有的龍山電子49%股權轉讓款,合計高達2.05億元,拉高了上一年的凈利潤。2024年扣非凈利潤為1.98億元,基本與上年同期的1.91億元持平。
2023年4月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古越龍山董事長孫愛保曾表示,2024年一定會努力實現酒類銷售增長12%以上,利潤增長12%以上,確保營收超過20億元。
最新業績報道顯示,古越龍山再一次未能達成業績目標。
據企業方面公開表態,該公司2021年目標是酒類銷售增長20%,利潤增長20%。2022年、2023年的期待有所下調,目標為酒類銷售增長12%以上,利潤增長12%以上。如今看來,古越龍山已經連續四年未能實現經營目標。
古越龍山主要做的就是黃酒,未達業績預期,與其黃酒產品的業績存在主要關系。從產品來看,2024年古越龍山中高檔酒、普通酒、玻璃制品實現營收分別為13.98億元、5.07億元、724.62萬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2.47%、5.10%、-63.90%。
然而,根據財報數據,雖然它的中高檔酒、普通酒營收均有所增長,但毛利率均出現下滑,普通酒增速也放緩了。財報顯示,該公司中高檔酒毛利率比上年減少 0.37個百分點,普通酒比上年減少 2.75個百分點。

財報顯示,古越龍山中高檔酒和普通酒的營業成本均較2023年出現了上漲,成本和銷售費用的增長導致利潤攤薄。
古越龍山普通酒品類的主要代表是500、600ml加飯花雕酒。根據天貓超市在售產品來看,12瓶500ml加飯花雕酒折扣后約為92.8元,約合7.8元一瓶。根據其玻璃瓶身的外觀和價格來看,這正是古越龍山旗下貼近消費者的“光瓶酒”。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近10年來,中國白酒行業營收從5018億元增長至6245億元,整體增長了約24.5%,其中光瓶酒增長迅速,銷售額從2013年的352億元上漲至2022年的1146億元,翻了3倍多。
對比起以玻汾、西鳳酒為代表的,每瓶售價四五十元的白酒光瓶酒,黃酒不僅營收的增長幅度小,而且價格也更便宜。黃酒光瓶酒由于單瓶位于10元價格帶,難以走上高端餐桌,也進一步影響了其毛利率的可能性。
意識到毛利不高的問題,古越龍山已經在高端化上下功夫。作為黃酒行業的龍頭,古越龍山有著對標飛天茅臺的野心。該公司近年來不斷推出新品布局中高端,比如“只此青玉”等系列中,1959白玉版售價1959元/瓶。
對于古越龍山來說,可喜的是其中高檔酒的占比實現了提升,增速也高于普通酒。2023年財報顯示,該公司普通酒的銷量占到了古越龍山總銷量的60%以上,中高檔酒銷量不及總體的40%。2024年,中高檔酒的銷量占比已經達到了72%。
除了高端化的問題,對于黃酒企業來說,另一個重要課題就是走出江浙滬。2024年古越龍山還在依賴大本營,這也被戲稱為“走不出包郵區”,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江浙滬地區的收入占比仍在50%以上。
具體來看,2024年公司江浙滬地區的銷售收入為10.87億元,約占營收的57.03%;國內其他地區營收7.7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14億元,占比40.74%;國際銷售收入基本與上年持平為0.42億元。
東北證券曾發布研報,2016年以前,黃酒行業整體處于繁榮狀態,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在100家以上,2017—2023年,全國范圍規模以上黃酒企業數量從121家減少至81家,銷售收入從195.85億元下降至85.47億元。
對于2025年的經營計劃,古越龍山表示公司將繼續堅持高端化、年輕化、全球化、數字化發展思路。古越龍山表示,結合行業發展現狀和公司實際經營情況,2025年力爭酒類銷售增長6%以上,利潤增長3%以上。
拓展業務的決心反映在不斷提高的銷售費用上。2023年古越龍山銷售費用為2.47億元,同比增長37.37%,其中廣告及業務宣傳費等同比增加了超1700萬元。2024年公司銷售費用依然保持增長狀態,達到2.52億元。
然而,古越龍山在銷售費用的轉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此,公司董秘在回應投資者相關提問時表示,公司凈利潤增速相對較緩,主要系公司作為黃酒行業頭部企業帶頭走出舒適區、競爭圈,堅持走全國化市場,并持續進行黃酒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導致相關銷售費用增加。
根據公開資料,作為黃酒企業的龍頭,古越龍山也在出海方面想辦法。據了解,該公司在歐盟、東南亞、美國、澳大利亞等市場加速布局。例如,在日本展開推介活動,在法國舉辦品鑒會,在澳大利亞澳中春晚上亮相,并在香港設立古越龍山(香港)公司,向香港市民和全球訪港游客推介紹興黃酒。
出于地緣和文化的親近性,自2024年10月下調烈酒稅后的香港,往往被認為是內地酒企出海進程的關鍵一步。通常來說,酒企出海的發力方向包括餐飲、酒吧、超商和便利店等,進入傳統的大型超商渠道,把產品和有辨識度的海外名酒一起擺在貨架上通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尖沙咀K11人文購物藝術館的地下大型超市中,貨架上陳列的為數不多的內地酒,就包括古越龍山旗下產品。

在蘭桂坊的一家餐酒館中,店員告訴界面新聞,因為老板是浙江人,因此店里除了常規的紅白葡萄酒和威士忌,店里也有古越龍山黃酒銷售。然而,在中國的酒水市場,黃酒的銷售額占比不足2%,也僅有古越龍山、會稽山和金楓酒業三家上市公司,對比白酒來說影響力有限。多方面因素顯示出黃酒市場認知度和普及率的局限性,放到境外地區則更是如此。
在香港當地的一名銷售人員表示,雖然江浙一帶講究中秋節吃螃蟹喝黃酒,但在香港本地喝黃酒的人非常少。這也進一步反映出中國黃酒在出海時面臨的認知度不足問題。
從業績來看,2024全年古越龍山國際銷售收入基本與上年持平,為0.42億元,僅僅是其總額的零頭。也就是說,它在加大營銷投入之后獲得的成效有限。
作為中國黃酒行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古越龍山仍在努力,但它想要突破當下面臨的瓶頸也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