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安震
“大家都看到了中信金融資產(02700.HK)三年來發生的變化,回想過去的三年,確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管理團隊于無路處開辟新路,于不可能中實現新的可能的坎坷過程。”3月29日,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金融資產”)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正均在業績發布會上感慨。
3月28日,中信金融資產在港交所發布2024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中信金融資產全年實現收入總額1127.66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60%,實現歸母凈利潤96.18億元,是上年的5.4倍。年末資產總額9843.2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62.25億元,平均股權回報率躍升14.8個百分點至18.4%,基本每股收益0.11元。
加入中信集團以來未出現一筆不良
劉正均回憶稱,剛剛接手公司時,經營業績大幅下滑,風險資產亟待出清,隊伍狀況也需要改善。面對這樣的情況,公司主要做了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整改、嚴規矩,重塑政治生態,把巡視和審計指出的問題,監管提出的意見全部納入公司整改內容,制定具體舉措。為了吸取過去公司盲目擴張、激進發展的教訓,對抵押物、利息罰息、違約金減免、資產包業務、投后管理等環節做了一系列專項排查,對過去造成損失的項目全面復盤,找出原因,納入制度建設,嵌入流程管理。
二是定戰略,明方向,找準共同定位,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把握發展機遇。聚焦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實體企業的紓困,問題資產的盤活以及地方政府債務化解等工作。
三是摸家底,推進存量風險化解,三年來,累計壓降風險敞口超過3000億元,其中僅現金清收近800億元。“自加入中信集團以來,累計新增投放3726億元,目前沒有出現一筆不良。”
四是促協同,強主業。依托中信集團產融并舉的優勢,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通過集團協同化解風險的模式,2022年以來累計化解風險820億元。
五是推改革,選人才。公司總部23個部門精簡至21個,前臺5個部門增加到8個,總部人員精簡23%,非金融子公司由10家整合為6家,附屬機構相對高峰時清理867家。另外,通過遴選人才,一批80后干部進入管理班子。
房企紓困,保證商品房按期交付6.6萬套
目前,中小金融機構、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仍較為突出,加之信托風險繼續暴露和個貸不良市場供給充足,為AMC不良資產收購業務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中信金融資產副總裁陳鵬軍表示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一是豐富問題企業化解脫困模式。綜合運用債務重組、破產重整、并購重組、產業整合等金融加產業、債權加股權、重整投資等手段,設計個性化救助方案,幫助企業走出困境。
二是打通存量資產盤活全周期服務。從方案的咨詢、資產整理到盤活重整,2024年投放資金超過300億,有效支持了企業優化資產結構、提升盈利能力。
三是打造地產協同紓困模式。中信金融資產與信托、房地產等兄弟單位在逆周期調節、資產隔離和建筑設計開發等方面的能力和特長,形成風險處置合力。
以“保交房”為例。截至2025年2月底,中信金融資產通過房企紓困保證商品房按期交付6.6萬套;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2.17億元;帶動貨值約2,241.81億元項目實現復工復產。
談新不良資產業務管理辦法影響
2024年1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業務管理辦法》(下稱《辦法》)。
中信金融資產總裁李子民談到新規影響時表示,《辦法》出臺拓寬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的收購范圍,允許收購銀行重組類資產。并且這個范圍從五級分類的后三類延伸到了關注類,有效實現了市場擴容。還規范了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處置的程序,細化了收購管理處置的全流程標準。在手段和工具上,允許通過追加投資,人力、智力輸出等方式來助力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風險出清。此外,監管部門還正在研究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等其他制度,通過制度的設計,為未來不良資產管理業務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
“結合公司具體實踐來看,當前銀行金融機構總資產已經突破400萬億元,不良資產吐故納新的需求旺盛,對AMC而言,未來將面對7個萬億級不良資產處置市場。”
一是,全國銀行不良貸款處置規模已經連續四年超過3萬億元,關注類貸款規模連續十個季度上升,規模超過4.8萬億元。
二是,非銀不良規模在快速增加,各類機構不良合計超過萬億,表外不良尤為集中。多家高風險信托公司不良率超過10%。
三是,破產重整市場的不斷擴容。近五年全國各級法院審結辦理破產案件涉及的債權6.3萬億。
第四,國企布局調整機遇的集中涌現,兩非兩資剝離清退過程中,萬億級的低效資產亟待重組盤活。
第五,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規模高企,規模已經超過2萬億,存在著因市場波動引發強制平倉的風險。
第六,房地產行業紓困需求迫切,落實保交樓、保穩定、保民生,助力房地產企業的化險脫困還需要有更多的努。
第七,地方平臺債務的化解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但平臺債務規模仍然偏高,負擔也仍然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