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廣州農商銀行發布2024年度業績公告,截至2024年末,集團資產總額13624.08億元,較年初增加483.65億元,增幅3.68%;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8.32億元、凈利潤24.16億元,規模效益保持穩定;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實現“一降兩升”,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21個BP、為1.66%,降至近5年來最低水平,撥備覆蓋率184.34%、同比增加19.7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4.52%、同比微增0.85個百分點,資產質量、資本實力不斷提升。
作為服務經濟發展主力軍,廣州農商銀行貫徹落實“金融為民”理念,做深做實“五篇大文章”,瞄準國家所需、省市大局,持續深化中小額資產業務發展模式,將更多優質資源配置到三農、普惠小微、制造業、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以金融“活水”灌溉實體經濟,在廣州高質量發展大局中當好金融服務排頭兵。
強化金融供給,全力服務地方發展大局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本宗旨。作為一家扎根粵港澳大灣區的地方銀行,廣州農商銀行緊緊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1312”思路舉措,將自身業務布局融入國家和省市高質量發展大局,推動金融“活水”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業績公告顯示,該行2024年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綠色貸款、普惠小微自營貸款較上年末增長43.2%、39.4%、18.3%,遠超全行貸款平均增速,實現金融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為更好賦能廣東挺起現代化產業體系“脊梁”,廣州農商銀行優化信貸產品供給,全面構建“2+3+N”公司和普惠小微信貸產品體系,出臺適配專精特新、瞪羚企業等科創主體的“金米先進制造業”系列產品,特別是針對科技型小微企業,配套升級“金米科技貸”“金米知易貸”等產品,充分滿足科技小微企業全生命發展周期的金融需求。截至報告期末,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340.77億元,科技型企業客戶數1314戶,同比增加387戶;專精特新企業客群貸款余額184.1億元,同比7.3億元,專精特新客戶數932戶,同比增長231戶,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注入強大金融動能。
作為一家農字號金融機構,廣州農商銀行以頭號力度支持“百千萬工程”,加大三農領域信貸投放力度,突破傳統思維,堅持產品創新,首創推出集體建設用地“信用貸”“項目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貸”等特色金融產品,形成了以營業網點為主陣地、農村金融服務站為延伸、金融村官為補充的農村金融服務格局。截至報告期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突破400億元,涉農客戶2.05萬戶,其中支持涉農企業數量較年初增幅達26.39%;累計運用支農再貸款政策資金42.26億元,同比增長30.88%,規模居廣東省銀行機構之首。
加快特色化發展,中小額貸款同比增長近50%
近年來,銀行業市場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特色化發展成為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2024年,廣州農商銀行聚焦打造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樣本,堅守支農支小、立足主責主業,加快發展中小額資產業務,培優塑強中小額資產核心競爭力和營業網點競爭力,堅定不移走特色化發展之路。業績公告顯示,該行全年累計投放中小額貸款超1000億元,同比增長近50%,年末5000萬元以下中小額貸款占客戶貸款比例顯著提升。
“中小額資產成為最重要的業績增長點”,廣州農商銀行2024業績公告中如是寫道。增長來源于該行找準了發力點,公開資料顯示,該行于2023年提出深入實施中小額信貸業務“三千億工程”(即中小額公司信貸業務、普惠小微業務和零售信貸業務規模各達1000億元),把業務發展重點放在助力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民營經濟和居民消費水平提升上,全力支持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百千萬工程”、綠美廣州生態建設等;在業務流程上,設立中小額信貸審批中心,優化中小額信貸業務審批權限及流程,加快數字化轉型,實現中小額信貸業務“快辦快審快批”;同時充分發揮營業網點營銷主陣地作用,做大做強網點服務功能,持續提升網點營銷效能。
以普惠金融為例,廣州農商銀行不斷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量,圍繞產業園區、專業市場、有房優質小企業主、村社及村民四大重點客群,出臺全面覆蓋三大產業的“3+N”普惠小微產品體系,并結合區域經濟特點、細分市場客群融資需求,創新研發適配花卉、荔枝、布匹、果蔬、海味等廣州本土特色市場的33項小而美特色產品,以精準的產品匹配,切實助力小微經營主體紓困解難。截至報告期末,該行產業園區和專業市場累計貸款發放1099筆、貸款規模21.01億元;普惠性涉農貸款余額106.91億元,惠及農戶和涉農企業近萬戶;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16.68億元、較年初增長13.62%;“金米布匹貸”“金米海味貸”等特色產品累計投放105.92億元,有效提升區域內普惠金融覆蓋面。
展望未來,身處“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十五五”開局之年,廣州農商銀行將緊跟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安排,聚焦省、市高質量發展中心任務,堅定不移立足本地開展特色化經營,全面開展“資產效益年”活動,持續提升中小額資產業務核心競爭力和營業網點綜合競爭力,持續加大對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信貸投放力度,實現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自身穩健經營的有效統一,走穩走好中小銀行的特色化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