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獵云網 韓文靜
千億體外診斷賽道,即將迎來一家上市公司。
3月25日,安諾優達基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諾優達)遞表港交所,正式申報港股IPO。
安諾優達背后站著一位知名投資人夏佐全,他曾靠投資比亞迪“一戰成名”——
上個世紀90年代,夏佐全用30萬入股比亞迪,隨著比亞迪成為行業“巨無霸”,夏佐全的投資回報率高達上萬倍。最新的數據顯示,夏佐全在比亞迪的持股數量為8263.56萬股,持股比例2.84%,按照3月27日比亞迪1.18億的市值來看,其持股市值超300億。
與此同時,夏佐全還涉入VC圈,其掌舵的正軒投資先后在先進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等領域投資企業40余家,其中5家公司已成功上市。
現在,夏佐全要帶領安諾優達去港股IPO敲鐘了。
隱秘投資人夏佐全,又收獲一個IPO
安諾優達成立于2012年,定位于一家聚焦于以分子診斷為基礎的IVD醫療器械及多組學生命科學研究服務的公司,提供自產基于基因測序的IVD檢測試劑盒、基因測序儀及生物信息學分析軟件、以及配套技術支持及實驗室設計服務。
翻開安諾優達的招股書,其股東名單中閃現著一位著名投資人——夏佐全的身影。
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夏佐全直接持股9.95%,通過時豐華富、安諾復琢分別持股20.74%、4.75%,通過一致行動協議可控制正軒安諾持股18.82%,合計可行使約54.25%的投票權。
事實上,夏佐全更為人知的另一個身份,是比亞迪聯合創始人以及天使投資人。
據悉,在上個世紀90年代,王傳福創立比亞迪時,第一筆投資來自于兩位投資人,一位是他表哥呂向陽,另一位就是夏佐全。
當時夏佐全決定投資30萬元支持王傳福創辦比亞迪,并于后來加入比亞迪,而這筆投資成為了夏佐全投資生涯中的經典之作。
隨著比亞迪成長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車及電池制造商,夏佐全持有的比亞迪股份價值也隨之水漲船高,這一明智的投資決策最終給他帶來了超過萬倍的豐厚回報。2024年胡潤百富榜上,夏佐全的賬面身家高達265億。
投資比亞迪“一戰成名”后,夏佐全以此為起點,逐漸構建起一個多元的投資帝國——他成立了正軒投資,正式邁入VC圈。官網顯示,正軒投資旗下管理的資產超過100億人民幣,在先進制造、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投資企業40余家,其中5家公司已成功上市,平均投資回報超過10倍。
2013年前后,夏佐全接觸到人工智能企業優必選,這后來也成為了繼比亞迪之后,他投出的第二個明星項目。
“這個項目給我一種比亞迪的感覺,特別令人興奮。那個時候機器人技術已經有了一些發展,深度學習、5G通信技術也在起步,我本身也覺得機器人比較有趣。而且在制造業里,已經有機器人手臂在幫助汽車生產了。”
夏佐全坦言,自己當時非常篤定,這種技術以后一定會應用到工業和生活中,肯定會是一個大趨勢。于是,夏佐全通過旗下的正軒投資入股優必選。
2024年12月,優必選成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夏佐全作為優必選的天使投資人,是除創始人周劍外的第一大個人股東。
如今,安諾優達沖刺港交所IPO,若成功上市,夏佐全將再次迎來一個IPO,其投資版圖也將進一步擴大。
全國第三,軟銀、高特佳都投了,安諾優達何以撐起一個IPO?
招股書中,安諾達優提到,公司擁有開發及商業化生育健康領域以分子診斷為基礎的IVD產品的先發優勢。
從時間線來看,公司的NIPT試劑盒早在2017年就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證書,這使得安諾優達成為中國首批獲此殊榮的少數公司之一。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按樣本檢測量計量,2023年安諾優達在中國NIPT市場位列第三,且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市場份額分別持續增長9.6%、11.6%及12.1%。
2024年,安諾優達又開發了CNV-seq(染色體拷貝數變異測序)試劑盒,并獲得了三類醫療器械證書。
此外,安諾優達還是提供整體IVD產品組合與獲國家藥監局批準的檢測試劑盒、獲國家藥監局批準的測序儀及與試劑盒兼容的生物信息學分析軟件相結合的少數公司之一。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安諾優達已向覆蓋26個省市的86家具備產前診斷認證的醫院銷售IVD產品。截至2025年3月21日,安諾優達的三款IVD產品已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證書,兩款兼容的生物信息學分析軟件產品已獲得二類醫療器械證書,以及12款IVD產品正在開發中。
安諾優達的發展,也離不開一眾風投力量。
據天眼查顯示,安諾優達成立至今至少獲得6輪融資,背后不乏高特佳投資、德同資本、軟銀中國資本、國泰君安創投、北極光創投、中國人壽等一眾VC/PE的身影。
這些明星資本的注入,不僅為安諾優達帶來了充足的資金支持,更在戰略規劃、市場拓展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經驗。
安諾優達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臨床測序解決方案管線產品的研發;升級并改造現有的實驗室和生產設施;國內市場的臨床測序解決方案和科研測序解決方案的業務發展以及海外業務發展等。
體外診斷行業,打響“競速賽”
事實上,在資本層面的爆火,并不能掩飾IVD行業商業化能力有限的尷尬。
2022年至2024年,安諾優達的收入分別為4.35億元、4.75億元和5.18億元,公司的大部分收益來自臨床測序解決方案(主要包括NIPT及CNV-seq試劑盒)。報告期內,公司的臨床測序解決方案分別產生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57.8%、56.9%及63.6%。
同期,安諾優達的凈虧損分別為0.67億元、2.40億元和1.26億元,三年合計虧損4.33億。安諾優達在招股書中預計,公司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繼續虧損,并且虧損金額可能隨著擴大產品管線及尋求新產品的監管批文而增加。
招股書提到,若無法及時有效地開發新的IVD產品并將其商品化,或引進尖端的測序技術,可能會導致安諾優達無法跟上市場趨勢并滿足客戶的預期。
從整個IVD行業來看,這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市場,敘事邏輯已悄然改變。
據萬孚生物援引《中國體外診斷行業年度報告(2023版)》,2023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1200億元,與2022年1700億元的市場規模相比下降約30%;浩悅資本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已經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的31家IVD上市公司中,超過7成業績虧損,其中不乏華大基因、金域醫學等行業龍頭。
IVD行業正處于一個競爭激烈的關鍵轉型期,曾經單純依靠市場擴張和高利潤的敘事邏輯已不再適用。企業需要在技術創新、產品差異化、成本控制以及市場策略調整等多方面發力,才能在這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