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當前全球鋰行業仍然處于發展上升周期。從中長期看,鋰行業的基本面會持續向好。”
3月27日,天齊鋰業(002466.SZ)董事長蔣安琪在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前一日晚間,天齊鋰業發布最新年報,其去年實現營收130.63億元,同比減少67.75%;凈虧損達79.05億元,折合每天虧損超2000萬元。該公司2024年度擬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這是蔣安琪掌舵天齊鋰業后交出的首份年報。蔣安琪是天齊鋰業創始人蔣衛平之女。?2024年4月,她擔任天齊鋰業董事長。
這也是天齊鋰業自上市以來虧損最多的一年。在行業最景氣的2022年,天齊鋰業實現了241.25億元的凈利潤,同比暴增1060.47%。2023年,該公司凈利出現69.75%的同比下滑,但也實現了72.97億元的盈利。
在此次業績說明會上,蔣衛平表示,2024年是困難的一年,也是能夠很好地歷練新領導團隊的一年。鋰行業周期承壓、國際環境劇變,這些因素在去年集中爆發,經營管理團隊也在思考,怎樣讓周期變化減少對企業影響,“總體來說,對新的管理團隊是滿意的”。
自2010年以來,鋰電行業經歷了兩輪較大的價格波動周期。第一輪波動在2015-2019年,碳酸鋰價格經歷了從4.2萬元/噸低點漲至18萬元/噸的高點,再跌至2019年底的4.8萬元/噸。期間,碳酸鋰峰值價格是最低點的4倍多。
目前,鋰電行業正處于自2020年以來的第二輪波動。碳酸鋰價格在2022年最高漲至近60萬元/噸,后經歷劇烈震蕩回落至當前的7萬元/噸附近。
天齊鋰業的業務涵蓋鋰產業鏈的關鍵階段,包括硬巖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以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鋰精礦產品和碳酸鋰、氫氧化鋰、金屬鋰、氯化鋰等鋰化工產品。
去年,天齊鋰業兩大產品的營收占比繼2023年后再度發生顛倒,鋰化合物及衍生品實現營收80.75億元,同比減少39.24%,營收占比達61.81%,同比增長29個百分點;鋰礦產品營收49.78億元,同比降81.7%,營收占比約38.11%,較前一年下降29.05個百分點。
作為以鋰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業,天齊鋰業的業績走勢與鋰價高度相關。
天齊鋰業在年報中指出,受鋰產品市場波動影響,盡管2024年度鋰化合物及衍生品的產銷量實現同比增長,但鋰產品市場價格整體呈現大幅下滑趨勢,公司鋰產品銷售價格及毛利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天齊鋰業控股子公司泰利森的化學級鋰精礦定價機制,與該公司鋰化工產品銷售定價機制存在時間周期錯配。這意味著天齊鋰業使用高價庫存鋰精礦生產產品,產品售價卻隨市場暴跌,這也導致了其產品毛利降低。
去年,天齊鋰業鋰化合物及衍生品的毛利率較上年同期降低38.64個百分點至35.21%。鋰礦產品的毛利率也較上年同期降低26.73個百分點至63.71%。
天齊鋰業表示,2024年,隨著化學級鋰精礦的市場價格逐步降低,其向泰利森新采購的鋰精礦價格也隨之下降,“隨著新購低價鋰精礦陸續入庫及庫存鋰精礦的逐步消化,公司各基地生產成本中耗用的化學級鋰精礦成本正逐漸貼近最新采購價格,鋰精礦定價機制的階段性錯配也逐步減弱。”
同樣的表述在天齊鋰業2024年度的半年報以及三季報中均出現過,彼時,天齊鋰業的虧損確實在逐步收窄,但在去年最后一個季度,虧損勢頭卻再度擴大。
天齊鋰業去年四個季度分別虧損了38.97億元、13.09億元、4.96億元以及22.03億元。
四季度虧損加大,或與該公司澳大利亞氫氧化鋰項目產生的巨額計提損失有關。
天齊鋰業曾在1月公告宣布,因澳大利亞奎納納工廠一期氫氧化鋰項目尚處于產能爬坡階段,單位產成品成本相對較高,同期氫氧化鋰市場價格相對較低,天齊鋰業故針對澳大利亞奎納納工廠的存貨計提減值準備約7億元。
此外,天齊鋰業還決定終止投建奎納納工廠二期氫氧化鋰項目。該公司認為,繼續建設二期氫氧化鋰項目將不具備經濟性。截至2024年12月31日,該項目相關投入累計約1.97億美元(約合14.31億元人民幣)。該項目的終止,預計在2024年計提在建工程及使用權資產減值準備合計約14.12億元。
除前述影響外,天齊鋰業在年報中還提及了另外兩項導致業績下滑的原因,分別為重要聯營公司SQM的業績將同比大幅下降以及匯兌損失金額增加。
展望2025年,天齊鋰業財務總監鄒軍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雖然行業仍處于“磨底”階段,但對2024年業績產生影響的因素,在2025年將被消除,預計2025年一季度業績會有所改善。
截至3月27日收盤,天齊鋰業報收30.99元,下跌0.83%,市值為508.6億元,該市值已較歷史最高點蒸發超1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