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呂文琦
3月26日,“壽險一哥”中國人壽披露2024年度業績。2024年,中國人壽創下歷史最好成績,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69.35億元,同比增長108.9%;總保費達6714.57億元,同比增長4.7%;內含價值超1.4萬億元,居行業首位。
在3月27日舉行的業績會上,蔡希良履新中國人壽董事長后首次亮相。他回應就任后的目標期待時表示,將推動公司成為發展卓越、創新驅動、協同高效的壽險全球領軍企業。

具體到行動上,蔡希良指出,與管理層共同確定了未來的發展思路,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提升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于強化五種能力:一是風險保障能力,二是資負聯動能力,三是價值創造能力,四是風險防控能力,五是全球資產配置能力。
負債端:繼續大力推行浮動型收益產品
2024年,中國人壽實現壽險業務總保費5387.11億元,同比增長5.1%;健康險業務總保費為1191.36億元,同比增長4.5%;意外險業務總保費為136.10億元,同比下降7.6%。
從渠道來看,在個險方面,2024年,中國人壽個險渠道總保費為5290.33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續期保費為4098.23億元,同比增長4.8%。首年期交保費為1002.48億元,同比增長9.2%,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為565.64億元,同比增長14.3%,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占首年期交保費比重為56.42%,同比提升2.50個百分點。
在體現業務品質的新業務價值上,2024年中國人壽一年新業務價值基于2023年經濟假設同比增速達24.3%,在2024年經濟假設下實現337.09億元。
在隊伍方面,截至2024年末,中國人壽個險銷售人力為61.5萬人,較2023年略有下降,其中,營銷隊伍規模為39.4萬人,收展隊伍規模為22.1萬人。
2024年,中國人壽的銀保渠道實現總保費762.01億元,首年期交保費為187.76億元,續期保費占渠道總保費的比重為60.76%,銀保渠道客戶經理為1.9萬人。團險渠道實現總保費276.25億元,同比下降1.9%;其中,短期險保費為247.34億元,同比下降1.0%。截至去年末,團險渠道銷售隊伍規模為3.2萬人,人均產能較上年同期增長8.2%。其他渠道總保費達385.98億元,同比增長17.3%。
進入2025年后,中國人壽不再公布月度保費情況,一定程度上和分紅險轉型的陣痛有關。
不過,中國人壽總裁利明光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持續推動產品和業務多元發展,包括形態多元、期限多元和成本多元。“尤其是大力推動浮動收益型產品發展,截至目前,公司業務形態進一步豐富,浮動類型產品和業務占比快速提升,轉型成功。”
另外,利明光透露,以往年度,價值貢獻大部分來源于個險渠道,未來其他渠道的貢獻將陸續展現,尤其是銀保渠道、團險渠道、互聯網渠道、其他渠道。
在利明光看來,2025年,中國人壽要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努力保持核心指標穩健發展;二是要積極推動價值持續增長,將大力推動全渠道價值貢獻。
資產端:2024年全年加倉超千億
2024年,中國人壽之所以能實現歸母凈利潤大增,主要是由投資收益帶動。
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暉介紹公司2024年投資業績提升時表示,公司持續夯實固收底倉,配置超長期利率債、高等級信用債超過9000億元。同時,積極布局權益投資,公司前瞻性地搶抓市場機遇,加大了投資力度,全年凈加倉超過1000億元,權益投資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人壽實現凈投資收益1956.74億元,凈投資收益率為3.47%;實現總投資收益3082.51億元,同口徑同比大幅增長150.4%,總投資收益率為5.50%。
展望2025年,劉暉認為,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有望進一步鞏固和增強,預計債券市場利率將從去年的單邊下行轉為今年的雙向波動,股票市場運行中樞有所上行,但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流動性充裕,估值仍有回升修復空間,對于2025年的權益市場保持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