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鋰業(002466.SZ)交出上市以來最差成績單。
3月26日晚間,天齊鋰業發布業績報告稱,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30.63億元,同比下降67.7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79.05 億元,同比下降208.32%。
這是自天齊鋰業上市以來,虧損最為嚴重的一年。天齊鋰業于2010年8月31日上市,主營業務是鋰精礦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為鋰礦、鋰化合物及衍生品,主要應用于電動汽車、三類電子產品和新型儲能等終端市場。
報告期內鋰產品的市場價格大幅下滑,導致該公司鋰產品銷售價格及毛利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時受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利森化學級鋰精礦定價機制與公司鋰化工產品銷售定價機制存在時間周期的錯配影響,導致去年該公司經營業績虧損。
鋰精礦價格方面,自2023年以來,受供給過剩影響,鋰化工產品價格持續下行,進而導致鋰精礦價格大幅回落。自2024年9月起,同花順iFind顯示的鋰精礦價格逐步企穩在 700-800 美元/噸之間。2023年底,該價格曾達到1800美元/噸左右。
碳酸鋰期貨價格方面,2024 年上半年碳酸鋰期貨交易價位基本在9-12萬元/噸之間運行。2024年8月,受高庫存壓力影響,碳酸鋰主力合約價格持續回落,最低跌至約7萬元/噸。這距離價格最高位時的60萬元/噸,相差甚遠。
其次,天齊鋰業的聯營公司SQM的稅務問題拖累了其業績。據天齊鋰業介紹,其聯營公司SQM于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中披露,智利圣地亞哥法院于2024年4月對其2017年和2018年稅務年度的稅務訴訟進行了裁決,撤銷了稅務和海關法庭在 2022年11月7日對于該案件的裁決結論,導致其確認了約11億美元的所得稅費用,并相應減少其凈利潤約11億美元。
2018年,為補充海外鋰資源儲備,天齊鋰業斥資近41億美元參股SQM,后者是全球最大的碘和硝酸鉀生產企業、頭部碳酸鋰及氫氧化鋰生產商。
此外,由于天齊鋰業在澳大利亞的二期氫氧化鋰項目不具備經濟性,該公司在報告期內終止了該項目,導致資產減值。
天齊鋰業曾表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該公司二期氫氧化鋰項目前期相關投入累計約14.12億元,該金額占公司上一年度經審計凈資產的比例約為2.74%;本次項目終止預計減少公司2024年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金額約5.01億元,占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