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上午10點38分,烏海市海勃灣區智慧燃氣管理平臺突然發出刺耳的警報聲——位于217省道威信大樓西南側的一處燃氣閥井發生泄漏!平臺自動將告警信息推送至瑞德燃氣公司巡線人員的手機。僅37分鐘后,泄漏點被迅速修復,一場潛在的燃氣爆燃事故被成功化解。“放在過去,這樣的隱患可能幾天后才會被發現,甚至釀成大禍。”瑞德燃氣相關負責人感慨道,“現在,智慧平臺讓安全跑在了風險前面。”

這場“37分鐘閃電戰”的背后,是新智認知與海勃灣區深度合作的成果。針對“高風險、高敏感、高后果”區域,新智認知聚安網依托物聯網感知設備、AI風險預警模型等關鍵技術,打造自治區領先的智慧燃氣管理平臺,為管網、工程、戶內、客服等核心業務場景注入“智能基因”,推動安全管理邁入智能新時代。
海勃灣區的燃氣安全故事,要從一根根埋藏地下的管道說起。2000年,海勃灣區開始為居民供應煤氣;2009年,煤氣置換為天然氣,但輸送管道仍是易腐蝕、易脆裂的灰口鑄鐵管。歷經20余年風雨,這些“高齡”管道逐漸成為城市安全的“定時炸彈”。2021年起,海勃灣區啟動老舊管網改造工程,至2023年7月,全區152公里灰口鑄鐵管全部更換為耐腐蝕的PE(聚乙烯)管道,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完成此項攻堅的地區。
硬件破局僅是起點。2024年,海勃灣區攜手新智認知聚安網啟動“智慧燃氣管理平臺”建設,以物聯網感知設備為“神經末梢”、AI算法為“決策大腦”,構建起“實時監測-智能預警-分鐘級處置”的全鏈條防控體系。地下,PPB級激光巡檢車每日掃描管道微泄漏;地上,105套管網哨兵緊盯壓力波動;戶內,468套智能報警器守護10.8萬家庭。這一年,平臺累計推動479條隱患100%清零,重大事故歸零;為11.5萬戶免費加裝自閉閥與波紋管,戶內泄漏風險大幅降低。從被動搶險到主動防御,這場由智能驅動的安全革命,正讓“看不見”的科技力,轉化為“摸得著”的安全感。
過去,深埋地下的燃氣管道依賴人工巡檢,巡線員日均排查僅5公里,效率低且易漏檢。如今,智慧燃氣管理平臺通過物聯網設備織就“天羅地網”——搭載高精度傳感器的激光巡檢車每日掃描地下管道,實時捕捉微泄漏;AI算法自動關聯周邊施工信息,某次管道壓力驟降時,平臺判定為第三方破壞風險,及時觸發告警迫使施工方暫停作業,避免了事故發生。
燃氣工程的隱蔽性與高風險曾讓施工管理舉步維艱。智慧平臺以“智能化”重構施工全流程:施工前自動生成標準模板,關鍵環節設置智能打卡點;施工中物聯設備實時監控現場操作,AI識別違規行為并實時告警;竣工后所有數據可追溯,質量驗收透明化。某老舊小區改造中,施工隊因未報審管線圖被平臺及時告警,直至補齊資料。“過去憑經驗,現在靠數據說話。”其工程經理坦言,平臺倒逼規范施工習慣,隱患發生率銳減。

居民家中的“最后一米”安全同樣被智能點亮。智慧管理平臺實現戶內安檢“智能派單—隱患拍照—整改跟蹤”全閉環,獨居老人王奶奶家中報警器觸發后,平臺優先派員2小時內更換漏氣灶具,全程無需人工催辦。“以前總提心吊膽,現在安心多了!”王奶奶的感慨道出民心所向。
在服務端,智慧平臺同樣顛覆傳統。過去繳費排隊、抄表低效的痛點被客服營收系統破解——整合普表、物聯網表等多元數據,用戶指尖輕點即可完成業務辦理;智能計費引擎還能為用氣波動大的企業定制方案,某餐飲企業借此大幅節省成本。“科技讓服務既有速度,更有溫度。”海勃灣區城管局管理人員如是評價。
從地下管網到灶臺閥門,從施工現場到客服窗口,智慧燃氣管理平臺正以技術創新重塑城市安全生態,讓數據流動代替人力奔波,讓智能預警跑贏風險擴散,讓每一個環節的隱患無處遁形。在這條智慧化轉型的道路上,海勃灣區正為全國燃氣安全管理書寫一份生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