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夏能源網
新能源與儲能這對CP將長期存在,只不過會以不同的面貌示人。
2月9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136號文”)明確,“不得將配置儲能作為新建新能源項目核準、并網、上網等的前置條件”。該政策出臺后,立即在儲能行業引起軒然大波,引發市場對儲能需求萎縮的擔憂。
該政策發布距今已經有一個月有余,華夏能源網&華夏儲能(公眾號hxcn3060)目前觀察到的情況看,現實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圖景——地方相繼出臺鼓勵新能源配儲政策,源網荷儲一體項目受重視,分布式光伏對儲能需求與日俱增……
整體來看,儲能行業正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快速轉變,短期陣痛之后迎來了后勁十足的新時期。
地方配儲意愿不降反升
在叫停強制配儲政策后,云南、貴州等省份反而快速推出新版配儲政策。
2月10日,即136號文發布的次日,貴州省能源局發布了《貴州省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貴州風光發電管理辦法》”)。其中提到,“納入我省風電、光伏發電年度建設規模計劃并按規定時序建成的項目,實行保障性并網,并按要求配置項目建設裝機容量10%(滿足2小時運行要求)以上儲能或購買儲能服務……超過規定時序一年以上未建成的部分,不予并網”。
文件同時提到,鼓勵按照區域新能源建設規模、電力負荷水平、電網需求等有序規劃建設新型儲能項目;消納受限、電網末端區域的新型儲能項目與新能源項目同步投產;鼓勵項目投資主體自愿提高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配置儲能和購買儲能服務的比例。
3月初,云南省能源局印發《云南省新能源配建儲能項目建設運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納入云南省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方案實施的項目共175個,裝機1448.905萬千瓦……同時,按照裝機的10%配置調節資源,可通過購買共享儲能服務等方式實現。
136號文發布不到一個月,便有兩省發布鼓勵新能源配儲的政策,未來,其他省份是否會跟進,值得業界關注。
國家叫停強制配儲,目的是讓儲能行業回歸市場本質,讓真實需求說話。但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儲能依然是提高新能源消納、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出臺更為靈活的配儲政策,試圖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之間找到新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要求配儲的項目多為集中式新能源項目。如今,鼓勵分布式新能源發電項目配儲的政策也逐漸增多。
2月10日,與《貴州風光發電管理辦法》同時發布的配套政策《貴州省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提到,縣級能源主管部門可根據本地區分布式光伏發展情況,引導投資主體自愿配建或租賃分布式儲能設施,以聚合共建、租賃共享等模式統籌建設。
3月17日,寧夏發改革委發布《寧夏回族自治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支持各地與光伏上下游開發企業、金融機構深度合作研究推動“光伏+儲能”、光儲充一體化等多元化應用場景建設。
借力“源網荷儲一體化”
136號文公布以來,“源網荷儲一體化”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電力央企和地方政府的工作文件上。
僅以3月為例。5日,山東印發《關于印發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實施細則的通知》,鼓勵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為促進新能源消納利用,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7日,中國能建發布公告稱,公司正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方式整合能源和算力全產業鏈;12日,河南洛陽發布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全年將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40個;18日,河南靈寶市政府發布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其中也提到,爭取總投資10億元的寶鑫電子、華鑫銅箔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年底前投用,再謀劃爭取源網荷儲項目14個以上。
源網荷儲一體化,是一種將電源、電網、負荷和儲能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和運作的新型電力運行模式。這是一個多方共贏的模式:
對當地政府而言,項目有效降低碳排放量,為新能源電力消納開辟新路徑,助力地方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對發電企業來說,是應對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全新嘗試,探索了新政策環境下的發展新模式;對用電企業而言,如同新建新能源自備電廠,極大降低用電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金融行業也盯上了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這塊“肥肉”。
近日,中國銀行威海分行投放山東省首筆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項目貸款。源網荷儲一體化成本高、建設周期長,需要大量資金支撐。有了金融機構的介入,對項目的投建方來說,緩解了資金壓力;對于銀行來說,可優化信貸結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綜上而知,對于源網荷儲一體化這樣一個多方利好的項目,得到各地積極推動也是必然。
光儲融合勢不可擋
136號文明確,2025年6月1日以后投產的新能源發電要全部參與市場化競爭。對此,浙江大學兼職教授劉亞芳日前在多個論壇均表示,新能源企業若想在未來的電力市場競爭中獲得理想收益,必須考慮系統調節成本和電能質量控制成本,儲能將成為今后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休戚與共的戰略伙伴。
3月23日,協鑫能科(SZ:002015)在披露的接待調研公告中稱,綠電發電企業將從“補貼依賴”轉向市場競爭,技術創新(如風光功率預測、儲能集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因為光伏日間波動的特性和日間調節的儲能更加匹配,所以光儲融合愈加受到行業重視。3月5日,在136號文發布后的國內首個大型新能源展——中國濟南太陽能綜合能源展覽會上,華夏能源網在現場逛展看到,無論是光伏企業還是儲能企業,均把光儲一體化產品及解決方案作為主推。
比如,陽光電源(SZ:300274)推出了“零碳園區、零碳家庭、零碳大工業”三大應用場景的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光、儲、充、云一體化技術在產品、場景、數據以及服務方面實現全覆蓋;晶澳科技(SZ:002459)發布全場景光伏組件解決方案,覆蓋沙漠、海洋、極寒等七大極端環境,并推出配套儲能系統。
儲能企業也紛紛推出了專門適配光伏場景的儲能產品。派能科技(SH:688063)是國內戶儲龍頭,推出了針對光伏應用場景的儲能產品,如針對小型工商業園區、低壓臺區等場景的光伏配儲需求,推出了113kWh風冷儲能一體柜;針對大型工商業園區光伏配儲需求,推出了417kWh儲能直流柜。正在沖擊港股上市的思格新能源,推出的思格工商業光儲系統可支持“隨充隨放”功能,能夠根據現場光伏發電和用電負載的實時變化,靈活地進行充放電調度。
另外,在近期各光伏、儲能企業推出的新品中,也多有針對電力現貨市場的光儲產品。如古瑞瓦特發布的NEXA 2000陽臺光儲新產品,集成了逆變器功能和可擴展的儲能功能。“NEXA 2000包括使用時間優化功能,通過在低價時段從電網進行交流充電并在電價高時釋放存儲的電力來幫助降低電力成本,從而顯著節省成本。”公司介紹稱。
光伏企業和儲能企業的雙向奔赴,均是看到了光伏必須通過配儲才能在電力現貨市場中獲得更多收益,光儲融合為兩大行業打開了廣闊的市場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