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時代財經App
繼“史上最強年報”之后,小米開始了大規模的籌資。
3月25日,小米集團-W(下稱“小米”,01810.HK)公告稱,計劃以每股53.25港元的價格配售8億股。此次認購預計籌資約42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97億元),將用于業務擴張、研發投資及其他一般用途。
此次配售股份占小米現有已發行股本約3.2%,配售方式是通過先舊后新認購新股份。配售價比3月24日收市價折讓約6.6%。
公告一出,小米在盤中一度跌超6%,成交額超680億港元,創歷史天量。
不過小米在港股的表現并沒有影響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的心情。3月25日下午,雷軍發布微博稱“我今天抽空到校園(武漢大學)里看看櫻花”,并配上了與小米SU7、櫻花的合照。
前不久,雷軍曾一度短暫地登上中國首富的位置,彼時小米市值逼近1.5萬億港元,雷軍擁有小米24.2%的股權。而據公告,配售完成后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3.4%,截至目前小米的市值約1.35萬億港元。
有行業分析師告訴時代財經,“雷軍個人與小米戰略成敗深度綁定,此次融資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高位增發
小米上一次通過配售籌資,還要追溯到2020年12月2日。
彼時,小米公告稱,擬以先舊后新的方式,配售約10億股份,相當于該公告日期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4.1%,及完成認購后經擴大的已發行股份總數約4.0%。配售價格為23.7港元,當時配售預計籌資約3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2億元)。
小米在當時表示,籌資主要用于增加營運資金以擴大業務、投資以增加主要市場的市場份額、戰略生態系統投資,以及一般公司用途。
如今小米53港元左右的市價相比4年前的23.7港元的配售價已經翻了一倍,此次小米籌資金額增加了近8成,配售價也翻了一倍。
前不久,小米剛發布了一份亮眼的業績報告。
從2024年年報來看,小米去年總收入為3659億元,同比增長35.0%;經調整凈利潤272億元,同比增長41.3%。去年第四季度,小米首次實現單季度營收破千億,達1090億元,同比增長48.8%,經調整凈利潤83億元,同比增長69.4%。
小米表示,收入增長的原因主要包括智能電動汽車的交付量增加、智能手機和IoT產品的銷售增長。不過,備受關注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
據年報數據,去年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總收入為328億元,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321億元,該分部去年毛利率為18.5%。去年全年經調整凈虧損62億元,去年四季度虧損則為7億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小米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37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研發方面,2024年小米研發支出達241億元,同比增長25.9%。據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2021年至2025年,小米集團5年研發投入預計超過1000億元,2025年的研發投入將超300億元,其中將有四分之一的資金投入AI(人工智能)相關研發。
與此同時,小米還在加大對智能電動汽車的投入。3月18日,雷軍發微博透露,2025年全年交付目標提升至35萬臺。3月19日,有市場消息稱,小米將擴大在建的二期工廠至約105公頃,以應對持續增長的訂單需求。
在小米發布年報后,小米股價一路沖高,3月19日,小米股價一度觸及歷史最高點59.45港元/股。
綜合以上情況,透鏡咨詢創始人況玉清認為,小米此時確有融資的需求:一方面是AI基礎設施的投資巨大,可能將達到幾十甚至上百億元;另一方面,小米汽車需要推進產能,加快交付訂單。而在股價沖高的情況下高位增發,對于小米而言是相對劃算的。
“小米選擇當前節點融資有多重戰略考量。”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告訴時代財經,時機層面,2023年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逐步回暖,疊加小米電動車業務進入量產前關鍵階段,此時融資能為新業務“輸血”,緩解研發投入壓力。
郭濤認為,小米當前股價(53.25港元)處于近半年中高位,較2023年低點反彈超40%,反映市場對其生態鏈擴張和造車前景的樂觀預期,此時配售對股價沖擊較小,且能以較低成本籌集資金。行業背景上,科技企業融資窗口受美聯儲加息周期接近尾聲的利好影響逐步打開,小米抓住流動性改善契機,提前儲備資金以應對市場競爭加劇。
無獨有偶,今年3月4日,比亞迪公告稱,以335.2港元/股的價格配售1.298億股H股新股,募資總額為435.09億港元(約合56億美元)。這是過去十年全球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股權再融資項目,也是香港市場有史以來規模第二大的閃電配售項目。
后市漲跌?
從資本市場反饋來看,截至發稿,小米成交額超680億港元,創歷史天量,報53.9港元/股,接近小米披露的配售價。
招銀國際在研報中表示,這筆資金將對小米智能手機、AIoT和電動汽車業務的全球擴張戰略產生長期正面影響,這將抵消近期3.2%稀釋擔憂。
對于后市的走向,招銀國際在研報中指出“我們還注意到,在2020年12月的最后一次配售中,其股價在一個月內上漲了30%。”
同天,麥格理發布研報稱,將小米列入首選股份名單,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66.75港元。
麥格理認為,由于資本支出、庫存和應收賬款水平上升,小米2025年上半年的現金水平將較去年第四季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處于凈現金狀態,考慮到公司已將今年新能源汽車交付目標從30萬輛提高到35萬輛,現時有一座新工廠正在建設,并計劃今年在中國開設5000間小米之家門店,未來五年內在海外新增1萬間小米之家門店,相信投資者目前青睞具有強勁增長態勢和高流動性的公司,會接受配股所帶來的股權稀釋問題。
在此次配售的公告中,小米還披露了公司的最新股權架構。
據公告,截至3月25日,雷軍持有小米集團24.1%的股份,其他股東擁有小米集團75.9%的股份。小米集團完成上述配售事項后,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3.4%,承配人的持股比例為3.1%,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為73.6%。而且,雷軍的投票權仍超過60%(64.1%)。
今年2月底,雷軍曾一度登頂成為中國首富。2月27日,小米股價大漲,市值逼近1.5萬億港元。彼時,媒體根據雷軍擁有小米24.2%的股權,再加上持有金山系股票的市值,以及通過順為資本持股的財富,得出了雷軍是中國首富的結論。
此次配售是否稀釋雷軍的持股,讓雷軍身家縮水?
郭濤認為,此次8億股配售來自二級市場,雷軍持股數量份額變化不大。但中長期影響取決于兩大因素:一是業務增長帶來的估值提升,若汽車年銷量達10萬輛并實現生態協同,小米市值有望突破萬億港元,雷軍財富將水漲船高;二是股權稀釋風險,若未來因業務擴張頻繁融資,其持股比例可能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