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工程機械龍頭中,中聯重科(000157.SZ/01157.HK)率先披露了2024年成績單。其去年營收下降但凈利實現微增。
3月24日晚,中聯重科發布全年財報,該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54.78億元,同比下降3.39%;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35.2億元,同比增長0.41%。
分季度看,該公司凈利出現較大波動,尤其是去年四季度,凈利僅3.81億元,環比下滑55.2%,同比下滑41.47%;其前三季度凈利潤分別為9.16億元、13.72億元、8.51億元。
界面新聞注意到,中聯重科上述業績披露后,有股民在投資者平臺上稱,該公司第四季度業績不達預期。
界面新聞記者聯系了該公司相關人士,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應。
全年來看,剔除股份支付費用的影響后,中聯重科全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8.39%;全年毛利率為28.17%,同比提升1.04個百分點;凈利率8.81%,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
中聯重科主要從事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和礦山機械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
分行業看,去年工程機械產品在中聯重科業績中的占比下降至88.74%,同比下降了9.28個百分點;農業機械營收同比增122.29%,達到46.5億元,占比10.2%,提升了近6個百分點。
分產品看,中聯重科的工程起重機械、建筑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等傳統優勢產業地位依然穩固。其中,35噸級、55噸級汽車吊市占率第一,履帶吊收入行業第一。
其中,該公司最為王牌的起重機械產品,去年營收下滑23.35%,是該公司所有品類中營收下滑幅度最大的產品。但這部分業務仍是中聯重科除金融服務外,毛利率最高的業務,毛利達到32.41%,同比增長1.57個百分點。
總體看,中聯重科的大部分產品毛利率實現上漲。國投證券分析稱,該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毛利率端的改善,以中聯智慧產業城為核心,主機與零部件智能化產線的全面投產驅動降本。
中聯重科表示,其與國內房地產關聯度較高業務的國內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進一步降至約13%,新興板塊收入占比已突破48%。

去年,中聯重科的海外業務實現較大突破,海外營收首次超過國內。
財報數據顯示,其去年境外收入233.8億元,同比增長30.58%,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51.41%,同比提升13.37個百分點,該公司近三年境外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9.26%。
“海外市場毛利率高、市場容量大,全球化轉型為公司各個板塊業務都帶來了巨大市場空間,也使得公司周期屬性大幅下降。”中聯重科稱。
據其披露,2024年,其全球銷售網絡持續擴張,已在全球設立了超400個海外網點,服務備件倉庫超210個。其海外員工超6300人,其中本土化員工4400人,匈牙利工廠加速推進,海外制造產能合計超百億。
截至目前,中聯重科已在意大利、德國、印度、墨西哥、白俄羅斯、巴西、土耳其、美國等八個國家建成11個海外生產基地。
在數字化方面,界面新聞注意到,去年中聯重科推出兩款人形機器人樣機,并將建立機器人訓練場及sim-to-real仿真平臺。目前,中聯重科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發明專利申請量行業排名第一。
中聯重科稱,當前行業已進入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主要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國產替代持續加速。二是行業周期波動性趨于平滑,三是行業正在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加速轉型。
“2024年,受房地產持續低迷等因素影響,國內工程機械行業處于筑底階段的調整期;海外市場需求持續擴大,中國品牌不斷加大海外市場投入,全球競爭力穩步增強,工程機械行業出口銷量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行業海外業務處于快速擴張階段。”中聯重科在公告中分析。
去年,中聯重科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分紅,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元(含稅)。截至年報披露日,該公司在2024年審議通過的股票回購議案項下已回購合計金額超1.6億元,擬進行注銷。
自上市以來,不含最新計劃在內,中聯重科累計分紅25次、分紅金額約263億元,歷史整體分紅率約為43%,近五年合計回購金額約50億元。
公布財報的同時,中聯重科還宣布,為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營運效益,擬發行總額不超過100億元的資產證券化項目,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所市場資產支持證券、銀行間市場資產支持票據等。
截至3月25日收盤,中聯重科下跌2.49%,收于7.82元/股,總市值約67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