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浪潮的推動下,機器人行業正站在前所未有的風口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機器人不再僅僅是工廠流水線上的“機械臂”,而是逐漸滲透到醫療、養老、服務甚至特種領域,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諾安基金研究部總經理鄧心怡在近期央視財經《財訪》欄目中,深入闡述了她對機器人行業的投資觀點,認為機器人產業當前的核心痛點在于量產,在強烈的現實需求下,一旦硬件與能力上滿足適用條件,未來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機器人極具想象力
鄧心怡指出,政策支持是機器人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技術層面,AI大模型與機器人零部件的協同進化,使得機器人逐漸具備多場景泛化能力。鄧心怡特別提到,AI技術的進步,尤其是GPT-o1系列模型的發布,極大地提升了機器人的思維鏈能力,疊加此前的圖像識別能力,打開了機器人應用的天花板。
從需求端來看,工業場景已經開始廣泛應用人形機器人,而在服務場景如醫療、養老以及特種場景如深海、消防等領域,機器人的需求也日益迫切。鄧心怡強調,一旦技術能夠滿足這些場景的適用條件,機器人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AI端側應用中,機器人也許是最有想象力的部分”,她認為。
量產是當前產業核心矛盾
對于人形機器人投資,跟進產業核心矛盾、技術邊際變化與產業政策推動是關鍵。
鄧心怡指出,當前機器人產業的核心矛盾是量產問題,而量產階段的到來,離不開中國完善且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在投資布局上,鄧心怡建議重點關注技術壁壘高、產能缺口大的核心環節,如絲杠、減速器等。這些零部件是機器人制造的關鍵,隨著量產需求的增加,相關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鄧心怡還提到,機器人行業的技術端正在發生顯著的邊際變化,既有硬件上的突破,也有軟件上的快速進步。
在硬件層面,新一代的靈巧手是最重大的變化之一。靈巧手的研發和應用將極大提升機器人的操作靈活性,受益的方向包括微型絲杠、傳感器與電子皮膚等,這些技術的突破將推動機器人在更多復雜場景中的應用。
在軟件層面,運動控制、動作捕捉與物理仿真等方向是機器人技術亟待突破的領域。鄧心怡特別指出,當前的機器人訓練主要基于現實場景,訓練效率較低,如果能夠在虛擬場景中提前進行動作訓練的基礎準備工作,將大大加速機器人在現實實踐中的訓練效率。
另外,鄧心怡強調,產業政策的推動為機器人行業帶來了重要的投資機會。從頂層設計到地方規劃,再到產業加速落地的政策鏈條已經初見成效。在各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創業公司、整車廠、互聯網大廠以及制造業領軍企業紛紛入局,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產業生態鏈條,蘊含著重要的投資機會。
最后,她表示,機器人是目前看到的未來關鍵技術方向之一,中國科技正處于“戰略趕超與自主創新并行”的關鍵階段。在AI浪潮下,由于全產業鏈自主化突破、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中國科技有望在AI時代通過開源生態的迭代加速技術進步,并逐步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3月28日,諾安基金即將發布《中國科技——敢!2025年諾安基金科技投資報告》,將詳細闡述關于AI、機器人、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的深度洞察,屆時相關發布會也將同步上線,更好幫助投資者把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與機遇。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觀點僅代表當時觀點,今后可能發生改變,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保證,亦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者投資于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時,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托管協議》、《招募說明書》、《風險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文件及相關公告,如實填寫或更新個人信息并核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投資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資存在可能導致本金虧損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代表本基金業績表現。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擔。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