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正見TrueView 劉萍
編輯 | 詠鵝
“我一個剛開的新店鋪,還沒出一單,國內運輸沒有完全搞明白,就被邀請出海了。我還是老老實實地,先把國內的研究明白再說?!?/p>
“我一個賣手機殼的,昨天突發奇想上了一款手機包,這個品就被選上了。咱也不知道為啥,純分享式佛系店鋪,沒有賣出去一單,一個粉絲也沒有?!?/p>
第一批收到小紅書出海邀請的賣家們,驚訝、開心、遲疑、冷靜、觀望……賣家們心情復雜,畢竟他們面對的是以“小而美”著稱的小紅書。
3月10日,在“TikTok用戶”基本回巢后,小紅書發布“電商出海領航計劃”,又一次進軍跨境電商。
據悉,該計劃首期覆蓋美國、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市場;商家無需另外開店,可直接通過小紅書主站生態,在筆記、直播、店鋪等場域觸達海外用戶。
這并非小紅書第一次揚帆出海。12年前,它以一本PDF攻略起家,試圖讓中國人“買到全世界的好東西”。12年后,它調轉船頭,試圖把“中國的好東西”推向全球。但如何在重資產、強運營的跨境電商戰場中贏得一席之地?商家們疑慮,小紅書也尚未寫出“答案之書”。
Part.1 因海外購物而生,卻做不好跨境電商
小紅書的氣質,很大程度是毛文超、瞿芳個人氣質的商業折射。
毛文超曾在貝恩資本從事私募股權投資,工作期間受公司資助,前往斯坦福商學院攻讀MBA。留學期間,因為想帶赴美的父母好好逛一逛,意外發現海外購物市場的空白。
在拉創業投資時,剛好遇到來美國購物的武漢老鄉瞿芳。瞿芳也是外企白領精英,正在貝塔斯曼工作。兩人對海外購物各有想法,最終合伙創業。
最初,瞿芳去找當地的購物達人,將他們分享的經驗整理成一份購物攻略指南書,以PDF的形式呈現,名為“小紅書”。指南的內容很詳細,甚至精確到哪個街道哪家奢侈品店在打折。
PDF沒有登錄界面,即使一個月內下載量就超過了50萬,也談不上用戶留存。當時移動互聯網勢頭正猛,據稱是投資人點醒了毛文超和瞿芳,2013年12月小紅書App得以上線。
小紅書定位為購物社區平臺,以用戶為主導,鼓勵用戶分享在國外的購物經驗,讓用戶就像在逛街那樣刷App。
小紅書成立的第二年,被稱為“中國跨境電商的元年”。唯品會、蘇寧、京東、網易、淘寶天貓等巨頭陸續上線跨境電商進口業務,開啟 了一波淘金熱。小紅書緊跟潮流,同年12月上線海淘店鋪“福利社”,試水“種草與拔草”的商業閉環。
福利社采用自營模式,平臺扮演內容生態構建者和電商服務提供者的雙重角色。一邊通過內容激發用戶購物欲望,引導用戶到福利社進行購買;一邊與海外品牌商合作,通過福利社提供商品購買服務。
小紅書圍繞社區氣質展業,強調優質的海外購物體驗。商品主攻護膚、彩妝、時尚等類目,并搭建了海外采購團隊、倉儲物流團隊、客服團隊。據公開報道,2015年小紅書在鄭州、深圳的自營保稅倉先后投入運營,面積在全國跨境電商中排名第二,在海外有20多個倉庫。
這一年,小紅書將Slogan由“找到國外的好東西”改成了“全世界的好東西”。
但因商品采購、物流、供應鏈方面存在劣勢,品類又少,小紅書節節潰敗。數據顯示,2016年小紅書跨境電商市場份額為6.5%,2018年四季度跌至3.7%,天貓國際和網易共占據了50%的市場份額。
對于這次不太成功的嘗試,瞿芳認為“跨境電商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概念”,用戶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購買“國外的好東西”,而是更廣泛地追求“好東西”。
2018年,小紅書啟動新的Slogan“標記我的生活”,標志著小紅書的內容重心由“好東西”轉向“好生活”,意在拓展內容的品類和用戶的參與度,海淘業務逐漸被邊緣化。
2023年9月,福利社發布告別信,并于同年11月16日正式關閉,跨境電商業務正式中斷。數據顯示,福利社擁有近1669.2萬粉絲量,獲贊與收藏超600萬。多款產品銷量超過10萬件,部分產品銷量超過30萬件。
花費9年時間得到這些成績,顯然不及合格線。小紅書折戟跨境電商的根源,除了供應鏈和物流的短板,更源自其基因的矛盾。
大費周章投入,又淺嘗輒止,戰略方向搖擺不定。兜兜轉轉,小紅書還是選擇回到理想主義社區。
Part.2換種方式出海 向TikTok開了一槍
東方不亮西方亮,2023年董潔、章小蕙的“慢直播”意外在小紅書爆火出圈,直播累計GMV過億。她們介紹產品時,給人一種就像是朋友分享好物的感覺,風格與社區屬性很是契合。
然而,沒等第三個“董潔或章小蕙”出現,2024年小紅書直播電商便步入平緩節奏,剛漲回來的估值又降了下去。
直到2025年初,TikTok在美國一度被封禁,大量用戶涌入小紅書,才給了小紅書電商業務新的轉機。
雖然表面上,小紅書對這股“波天富貴”頗為矜持,最大的動作可能就是推出翻譯功能,但實際上背地里卻動作不斷。
春節后,小紅書開始招兵買馬,發布多個與跨境相關的校招和社招崗位,如跨境物流履約產品經理、跨境交易鏈路產品經理等。
2月9日,香港《星島日報》稱小紅書將租下香港銅鑼灣時代廣場7000平方英尺的辦公區,與阿里巴巴、Apple Asia Office、Google HK Office等企業相鄰,或想依托香港成熟的金融法律體系,應對歐美政策的不確定性。
隔天,小紅書被傳招募海外MCN機構,后者得滿足TikTok、Instagram等平臺的合作經驗、創始成員有內容平臺出海相關背景、本地化運營人員不少于10人等條件。
一個月后,小紅書正式發布電商出海領航計劃。不難看出,國內電商“熄火”,小紅書有點著急,想通過跨境電商將流量變現,講出新故事。
這一次,小紅書換了種玩法。
首先,小紅書不再搞自營模式,而是輕裝上陣,邀請商家加入,減輕供應鏈壓力,平臺的角色側重給商家提供基建服務。
商家簽署協議成為出海商家后,可在后臺勾選商品,選擇 “開啟” 或 “暫?!?出海。
資金方面,商家不需要繳納保證金,除基于主協議收取的技術服務費外,平臺暫不向商家收取額外服務費用。商家無需開設外匯賬戶,平臺會最終以人民幣結算到商家境內賬戶,換匯手續費、匯損等費用無需商家承擔。
物流方面,稅費、國際運費由消費者承擔,商家只需按照承諾的發貨時效,發送至小紅書指定的轉運倉,后續由小紅書合作的轉運倉進行清關、運輸直至物流簽收。
至于商家擔心的語言問題,系統會自動翻譯目標語言,商家無需準備英文版物料。
整體看下來,小紅書這種模式和Temu、阿里速賣通等平臺的全托管模式類似。在全托管模式下,商家只需供貨,運營、定價、物流、售后服務等活兒都交給平臺。
目前,出海計劃仍在內測中,只向部分商家邀請,商家可自行管理商品出海狀態。但收到邀請的商家們,還是存在各種疑問,甚至不知自己為何被選中。
春喜是一名手工博主,在小紅書開了一家專賣手工編織毛線的店鋪,店里只有16款商品?!拔乙粋€賣毛線的咋也被選上了,我覺得那點毛線不夠快遞費”。
“退貨怎么辦”、“到貨后貨物有問題又怎樣解決”……賣家最關心的售后問題,該出海計劃也沒有給出相關解釋。
估計小紅書想趁熱打鐵,雖沒完全想好怎么做,但已急于搶TikTok生意。
小紅書出海首期選擇的是美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三個市場,而美國正是TikTok的重點市場。小紅書承接了許多TikTok用戶,這意味著雙方的消費人群某種程度存在重合。
Part.3 以小擊大 小紅書沒有奇跡
10年前,小紅書輸給了天貓國際、網易,背后是資金和規模的勝利。而今日跨境電商的環境,與當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僅美國,就集聚了亞馬遜、Tiktok Shop、Temu、速賣通等平臺。Temu搞極致性價比,TikTok有龐大流量,亞馬遜有供應鏈和物流護城河,小紅書拼氣質?
據觀察,被小紅書邀請出海的商家,賣的品類有定制相冊、手工生蠔殼、ins風彩繪手機殼、DIY洞洞鞋配花、花花牽引繩、玩偶花束等,風格偏藝術,色彩鮮明多樣,帶有較強的調性,品牌多為自創,與小紅書的“精致感”不謀而和。
之前小紅書有過數次出海經歷,試圖在東南亞、日韓、歐美等地再造一個新社區,把國內社區運營的經驗復制到海外,做出一個全新的海外本土社區生態,但均以失敗告終。
連在擅長的內容領域,小紅書都沒能成功讓老外“愛上”種草,何況在不溫不火的電商領域。在國內,小紅書難以說服用戶為“精致感”買單,未能實現站內種草、站內下單,但又將在美國從零開始。
參考TikTok同樣作為內容平臺和后來者的經驗。
TikTok快速實現商業化的基礎,是過去7年在美國積累的1.7億用戶,以及超過700萬的活躍商業賬戶,并建立起了從短視頻流量到電商交易的商業閉環。背后是大規模燒錢圈地,TikTok才活成內容出海領域的標桿。
關鍵意見領袖、消費者、商家,三者構成小紅書的電商邏輯。問題在于,小紅書也許沒有美國人熟悉的意見領袖,而TikTok活躍著大批美國網紅。
小紅書幫助出海商家賣貨的辦法,是讓商家在平臺生態內發布種草筆記,再通過算法推薦觸達境外用戶。但截至2月初,小紅書的海外日活較巔峰期下跌了70%,意味著潛在的消費者少了大半。
從底層邏輯來看,小紅書國內商業化困于內容社區的基因,這種矛盾恐怕會在出海業務中復現。
小紅書出海的新故事,仿佛又回到起點:帶著理想主義啟航,希望幫國內用戶淘到全球好貨,卻在現實的驚濤駭浪中顛簸。當跨境電商進入近身搏斗的階段,文藝范的小紅書何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