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摘商業評論 無垢者
近日,千禾味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禾味業”)因被指其“千禾0”商標不代表零添加,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據《消費者報道》調查顯示,在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檢測的13款宣稱零添加的醬油中,有12款檢出了鎘,7款檢出了總砷,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中,檢測出0.0110mg/kg的鎘。
由于鎘是人體非必需且有毒元素,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變的風險,該檢測結果公布后就引發了消費者的熱議。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作為一款零添加醬油,不應該檢測出鎘;也有人認為,千禾這款醬油并非零添加醬油,只是打上了“千禾0”商標,誤導消費者以為是零添加醬油。
不管真相是哪種說法,這件事已經給千禾味業帶來了負面影響,截至3月21日,千禾味業股價連續四日暴跌,累計跌幅達7.3%,市值蒸發約9.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是調味品企業第一次面臨有關添加劑的質疑。2022年底,醬油一哥海天味業被爆出在國內售賣的海天醬油含食品添加劑,在日本售賣的海天醬油卻是“零添加”,消費者認為這是在區別對待中國用戶。此后,海天味業的市值持續下滑,目前只剩下2233.69億元,巔峰時期超過4000億元。對消費者來說,添加劑事件值得長期關注。
一、千禾深夜道歉:“鎘”來源于原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3月20日深夜,千禾發布《關于媒體報道醬油產品檢出“鎘”以及“千禾0”與零添加相關情況與消費者的溝通說明》。千禾在聲明中強調了兩點。
首先,媒體報道所述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的配料為水、非轉基因黃豆、小麥、食用鹽,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和其他化學劑。“鎘”存在于水、土壤、各類農產品中,醬油產品檢出的微量“鎘”來源于原料。其次,根據 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醬油主要原料中“鎘”的限量為:大豆≤0.2mg/kg,小麥≤0.1mg/kg,食用鹽≤0.5mg/kg。也就是說,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中確實含有鎘,但鎘的來源并非是消費者認為的添加劑,而是原材料自帶的。同時,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中的鎘含量符合國家相關要求。
僅看這兩點,這件事對消費者并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對于是否有用“千禾0”暗示產品具有“零添加”特點,千禾給出了否認的回答,其表示該系列產品不存在蹭熱點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為,“千禾0”只是商標,該商標設立的初心是為了對零添加產品做區別,便于廣大消費者選購,不存在誤導消費者的行為。不過,千禾的說法似乎有些站不住腳。在包裝上,千禾旗下的產品多數都用了“千禾0”,而且還把它放大了數倍,覆蓋了整個瓶身,尤其是且“0”標識特別醒目,所以才會有網友認為千禾是在故意誤導消費者。
更重要的一點是,其實早就有消費者反映過這個問題,但千禾一直都沒動作,直到這次引起軒然大波才主動表態道歉。2024年,就有網友曾在網上質疑過,“千禾0”系列只是商標名而非零添加,還有網友扒出了千禾曾試圖注冊多個“零添加”商標被駁回的事。
此外,《消費者報道》還公開了13款零添加醬油測評的CCR綜合評價結果,顯示老恒和、海天、加加、千禾CCR得分在8分以上,八珍得分在7分以下,金龍魚、東古、味事達、中壩、欣和、蓮花、萬字、珠江橋得分在7分至8分。其中八珍生抽釀造醬油的微生物、氨基酸態氮、全氮、鈉得分都是最低,只有7.6分、5.8分、5.6分、6分;欣和六月鮮零添加特級鮮鮮醬油(釀造醬油)的重金屬得分最低,只有7.3分。
二、“0添加”是醬油行業的新趨勢,也是海天們的救星
不難看出,千禾對“0添加”非常重視。其實,“0添加”其實是醬油行業最新的發展方向,除了千禾,前面提到的海天味業(簡稱海天)也有參與,兩者都希望通過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的要求來刺激產品銷量。
其中,海天對消費者的影響恐怕比千禾大得多。根據海天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天眼查數據顯示,按2023年的收入計,海天在中國調味品市場排行首位,市場份額超過第二名的兩倍以上。按銷量計,海天已27年蟬聯中國最大調味品企業,醬油、蠔油產品銷量多年位居中國調味品市場第一,調味醬、食醋及料酒亦位居中國市場前列。
在這次送檢的13款產品中也有海天的產品,其中海天0金標生抽(釀造醬油)除了含有鎘,還含有總砷。總砷是指一種測量食品、水、土壤等樣品中砷的總量的指標,包括無機砷和有機砷兩種形式。無機砷對健康有較大的危害,尤其是長期攝入可引起腫瘤等疾病。
海天們集體擁抱“0添加”的原因在于需求出現了變化,消費者需要更健康的醬油產品。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發布的《2023中國消費者食品添加劑認知調查報告》顯示,在其調研的5284位消費者中,71.59%的消費者認為長期從食品中攝入多種食品添加劑有害健康。因此,海天們才選擇了“0添加”。
從業績反饋上來看,“0添加”確實拉動了海天的增長。
海天共有四個業務,分別是醬油、蠔油、調味醬和特色調味品及其他。其中,撐起海天收入的是醬油和蠔油。從2022年開始,海天就進入了低谷期。2022年,海天的收入繼續穩定增長,但凈利潤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規模同比減少了4.8億元。彼時,市場都認為這只是短期波動短期影響。
然而,海天2023年的業績打了所有人的臉。2023年可以說是海天上市后的至暗時刻,海天的收入和利潤雙雙下降,分別減少了10.5億元和5.6億元,這是其上市以來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耗油業務下滑。2024年,海天業績回暖,營收為15.19億元,同比增長18.95%,歸母凈利潤為3.05億元,同比增長25.97%。
縱觀海天2022年至今的策略,他的業績能觸底反彈,得益于兩個策略。首先是布局健康化產品,例如0添加、有機、低鹽和低鈉等產品,隨著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健康,這些產品得以在2024年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其次是加大線下渠道的布局力度,該渠道是調味品行業的主要銷售渠道,海天目前實現了幾乎100%地級市全面覆蓋以及近90%的縣級市覆蓋。這給海天帶來了兩個好處,其一是為他貢獻了96%的收入,其二是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消費心智。
綜合來看,海天擁有的龍頭地位,為他實現觸底反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他似乎終于可以喘口氣了。其他企業也吃到了健康化紅利,比如前面提到的千禾和中炬高新。尤其是千禾味業,他主打“零添加醬油”產品,2023年,其收入和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31.62%和54.22%。對海天來說,現在還沒到放松的時候。
三、如何再造一個海天?
“再造一個XX”幾乎是所有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避不開的課題,海天也不例外。在經歷過低谷后,這一課題變得更為重要。一方面,這本就是一家企業從優秀邁向卓越的必經之路,另一方面,海天遇到的低谷其實已經給他敲響了警鐘。
前面提到,海天的低谷表現在兩點上,一個是市值大幅下降,另一個是業績連續兩年下滑。我們必須明白其中的原因,這樣才能知道海天的敵人是誰。簡單來說,輿情事件只是海天市值雪崩的直接誘因,導致其市值、業績雙雙下降的罪魁禍首不是他,而是調味品行業發生的變化。
調味品行業從來都不缺少競爭,海天的主要對手是中炬高新和千禾味業,這兩者的歷史都在20年以上,三者都有深厚的底蘊,往日就有交手。
近年來,調味品行業的競爭出現了新的變化。首先是入局者變多,除了這兩個行業內的老對手外,海天還要面臨跨界打劫者的競爭。比如,糧油行業中的金龍魚、魯花,肉制品行業中的雙匯發展宣布要加碼調味品賽道,海底撈、呷哺呷哺等餐飲企業則從火鍋底料、調料切入了調味品行業。海天味業董事長龐康曾直言:這幾年不少企業進入調味品賽道,同時具有一定規模的調味品企業也在增速擴產,調味品行業目前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中的態勢,行業競爭加劇的局面不可避免。
其次,直播電商的興起,讓線上渠道迎來了價值重構,而海天一直不重視線上渠道,以2023年為例,其線上渠道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只有3.9%。如果海天繼續不重視線上渠道,必然會錯過紅利。
海天味業副董事長程雪,在總結海天當前面對的難題時就提到了渠道變化,她表示海天的優勢渠道仍集中在傳統渠道,例如批發市場、農貿、超市這些顯性的渠道,但現在消費者能夠觸達調味品的端口有100多種,如果不能把這些(新興)渠道一個個做細,一個個關注,他們會逐步地來蠶食海天的傳統渠道。程雪后又在2024年9月升任海天董事長,她的觀點能代表海天的發展方向。
從海天近五年的動作來看,它的策略可以總結為三個字,那便是多元化,這體現在渠道、產品等多方面,這三個字承載著再造一個海天的使命。
先來看渠道。海天加大了線上渠道的布局,2024年上半年,線上渠道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提升至4.6%。由于千禾味業和中炬高新都沒在2024年半年報中公布線上渠道的收入占比,我們就拿2023年的情況對比一下。2023年,千禾味業線上渠道的收入占比高達19.9%,中炬高新為1.9%,海天表現遠遜于千禾味業。
產品上的多元化分兩點。其一是前面提到的產品健康化,主打無添加,目前海天的主力產品,都推出了無添加版本。其二是新的調味品,如料酒、醋和調味汁、番茄醬等,這部分在財報中被歸類到特色調味品及其他業務中,它已經是海天增長最快的業務。2023年,該業務同比增長了19.35%,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了22.31%,在總收入占比分別為14.3%和15.1%。
從大局來看,特色調味品及其他業務雖然已經能撐起部分營收,但是距離再造一個海天,還有相當長的距離。如果再考慮到中炬高新、千禾味業以及其他競爭者都在產品方面采取了多元化的策略,那這條路就更不好走。
值得注意的是,海天的多元化布局還有一環,那就是出海。今年1月,海天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如果他能在港股順利上市,那就能以中國香港為跳板,進入東亞、南亞市場。
中炬高新和千禾味業也選擇了多元化策略。具體來說,千禾味業的大本營在西部,這一地區一直是他最大的收入來源區域。針對這個情況,千禾味業正在進行全國化布局,西部地區收入在其總收入中的占比已從2022年的40.7%降至2023年37.7%。對于線上渠道,千禾味業是三者中做得最好。2023年,千禾味業線上渠道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25.87%,中炬高新的表現是三者中最差的,只有2.05%。由此可見,擴展線上渠道將成為調味品行業未來的趨勢之一。
除此之外,調味品行業也在產品上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這其中可以總結為健康化、復合化。健康化顧名思義, 復合化對應的則是消費者的便捷性需求。程雪此前曾表示渠道對復合調味品有很強的需求,“以前的餐飲可能是廚師一勺一勺地去舀(各種調料),現在是一個料包倒下去,已經是標準化的出品。現在的00后不愿意一勺子醬油、一勺子蠔油、一勺子醋這樣花半個小時做一道菜。”此前,無論是海天還是千禾,產品都以基礎調味品為主,程雪表示海天在加快研發復合調味品的步伐。
出海是調味品行業的另一個趨勢,這方面目前只有海天提出了明確的想法。不過,中國調味品企業的出海目前基本處于空白狀態。以海天為例,他在2023年和2424年,成立了海南和香港的子公司,為進入海外市場做了鋪墊,但至今都未在財報中單獨列出海外市場的銷售情況。
此前,程雪在提及海天當前的難題時,曾經用一句話做了總結,即最難的問題是要與時間賽跑,把多年積累的優勢進行迭代、放大、升級和轉型。對海天來說,多年來積累的品牌、渠道和產品優勢都是讓他登上行業龍頭寶座的助力,但在需求端發生變化的當下,他需要找到一個發力點,把這些優勢串聯起來,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脈,才能繼續穩坐釣魚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