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方卓然
編輯 彭朋
上海再添4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
近日,新一批3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0家外資研發中心獲頒證書,在外資企業高管的眼中,中國市場變得越來越重要。
記者注意到,此次頒證的4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中,有超過一半來自上海重點發展產業領域,包括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時尚消費、新能源等行業領軍企業。
企業能級水平較高,設立大中華區及以上區域總部9家,如意大利高端時尚集團鼎賽龍設立亞洲區總部,全球最大的音樂公司之一荷蘭環球音樂設立大中華區總部。世界500強投資企業4家,包括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商超企業開市客、法國大型環境服務企業威立雅、知名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美國通用電氣能源等設立中國區總部。
德龍創建于1902年,總部位于意大利特拉維索,擁有知名的“德龍”咖啡機品牌。
德龍電器此次將中國區總部升級為大中華區總部,意大利德龍電器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宗延平介紹,這與中國咖啡機行業的高速增長分不開。他告訴記者,德龍不僅看好中國,還深度參與“五五購物節”、上海咖啡文化節等一系列活動。
面對中國小家電供應鏈的升級崛起,宗延平表示,中國本身就具備很強的家電制造能力,而在咖啡機賽道中國同行的競爭對于他們而言更多是動力,“促使我們也加快了研發速度,原先一款咖啡機通常5年迭代一次,現在18-24個月就迭代了”。
“中國民用咖啡機市場已經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宗延平介紹說,如今消費鏈路變了,過去是新品歐美首發后引入到中國,現在變成中國首發后推向歐洲市場,中國市場變得越來越重要。
最近,德龍大中華區總部剛剛把一份有關沉浸式體驗的消費洞察報告提交到總部,這份報告將決定未來咖啡機的設計方向。“和歐美消費者相比,中國消費者總有很多新的想法和需求,我們更需要從需求著手,推動研發升級。”
就在3月初,科赴上海工廠非處方藥固體制劑生產線擴產項目正式啟動,成為科赴與上海雙向奔赴的最新里程碑。
“我們與上海的淵源已超過30年。” 科赴中國總裁沈馥安告訴記者,目前科赴在上海有三家工廠,分別成立于1988年、1992年、1995年,是最早一批落戶上海的外資企業。多年來,科赴不斷推動業務發展和本土化進程。我們不僅是上海和中國市場蓬勃發展的親歷者,也是上海卓越營商環境的受益者。因此,當科赴選擇在中國市場的總部時,上海是毋庸置疑的首選。“我們希望借助上海本地市場不斷提高的健康認知和對健康產品的需求,進一步驅動公司業務增長。”
此次設立地區總部,其目的就是通過升級本地供應鏈,把上海打造成為亞太地區非處方藥卓越生產中心。
據悉,新生產線投產后,年產能將從現有的10億片躍升至20億片,實現產能翻番。此次科赴獲頒的是中國區總部,沈馥安認為,上海的高精尖技術以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對于科赴強化在中國市場乃至海外市場的領導地位也尤為關鍵。
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外資研發中心30家,至今年2月,累計分別達到1027家和597家。2024年,全市新設立外資企業近6000家,實際使用外資超過176億美元,引資規模保持高位。
除了第四十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外,第二批促進外商投資全球伙伴頒證儀式同時舉行,10家促進外商投資全球伙伴中,有羅蘭貝格、高力等國際知名專業服務機構,也有瑞穗銀行、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還有日中科學技術文化中心上海代表處等商協會,這些全球伙伴國內外網絡布局和招商資源豐富,正幫助更多的外國投資者和國際資本了解上海、選擇上海、投資上海。
日中科技上海代表處一直致力于促進中日兩國在經貿、科技和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為中小企業搭建出海入華的橋梁。
一般社團法人日中科學技術文化中心上海代表處李建農說,他們去年幫助4家中企“出海”日本建廠,下一步我們計劃在日本建立中國產業園區。
在美國變幻無常的關稅政策下,中企海外布局需求越來越迫切。而傳統做法要加快“引進來”“走出去”并不容易,必須要找到當地的合作伙伴精準對接。
李建農告訴記者,隨著大阪世博會的臨近,代表處將努力把更多長三角企業帶去大阪,助力中國企業開拓日本的業務版圖。“今年的重點除了大阪世博會,還將推動建立中日共創空間。”